一、吉利:卫星+智算中心+安全平权,用“体系化”碾压对手

卫星星座构建上帝视角
吉利已部署30颗低轨卫星,实现全球90%区域24小时覆盖。这不仅是“地图更新快”的噱头,而是真正将卫星数据融入智驾决策——暴雨天提前预警山体滑坡、自动绕行塌方路段,甚至能通过卫星信号在无网络区域完成高精度定位。特斯拉至今没有独立卫星网络,靠第三方地图数据,在极端场景下差距立现。
23.5EFLOPS算力核弹
星睿智算中心2.0的算力规模(中国车企第一)支撑其虚实融合的“世界模型”,训练效率提升30倍。这直接反映在功能落地速度上:H9方案已实现130km/h超高速刹停、无图城市NOA全场景通行,而比亚迪同价位车型还在主推记忆泊车。
安全平权的“五级渗透”
从6.88万星愿到百万级银河翼真MPV,全系搭载H1-H9智驾方案。入门级H1标配高速NOA+自动泊车,用750万辆L2车型的实战数据喂出来的AEB算法,刹停成功率比比亚迪高15%(内部测试数据)。
二、特斯拉:数据闭环+端到端AI,用“暴力美学”定义规则

1亿辆车=行走的数据矿机
特斯拉FSD V12已积累百亿公里真实路况数据,远超吉利(百亿级)和比亚迪(十亿级)。其“影子模式”能自动采集corner case,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仍需人工标注,迭代速度差一个量级。
Dojo超算+纯视觉的极致降本
放弃激光雷达后,特斯拉用Occupancy Network实现厘米级环境建模。相比比亚迪C版纯视觉方案(依赖高精地图),特斯拉无图方案泛化能力更强,墨西哥泥石流路段实测接管率仅0.2次/千公里。
软件付费模式的“钞能力”
FSD订阅费年收入超50亿美元,反哺研发的资金量等于吉利+比亚迪智驾投入总和。反观比亚迪,天神之眼免费标配虽获口碑,但每台车倒贴3000元成本,规模越大亏损越狠。
三、比亚迪:规模效应+成本屠夫,用“人民战争”对冲技术短板

300万辆智驾车海战术
2025年规划智驾车型销量超300万台,是吉利(70万)的4倍、特斯拉(中国区50万)的6倍。海量数据反哺下,天神之眼C版的自动泊车成功率从85%飙升至98%,但城区NOA仍局限在北上广深。
自研芯片的“田忌赛马”
地平线J6M芯片(10TOPS)性能不及Orin-X(254TOPS),但配合自研BEV算法,在10万级车型上实现80%的英伟达方案体验。吉利H1用TI TDA4芯片(8TOPS)却需外购算法,成本反高20%。
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霸权
激光雷达采购价压到800元/颗(行业均价2000元),速腾聚创为其单独开产线。而吉利依赖禾赛科技,被比亚迪“截胡”产能后,H9方案交付延期三个月。
四、终极博弈:护城河在云端,不在车端

吉利赢在“天地一体”基建:卫星+智算中心构成数据采集-训练-部署闭环,尤其在无人区勘探、跨境物流等场景具备统治力。
特斯拉赢在“算法宗教”:端到端大模型重新定义智驾技术栈,就像iPhone颠覆诺基亚。
比亚迪赢在“成本信仰”:用家电式供应链碾压汽车业,但若特斯拉FSD入华降价至2万元,天神之眼将遭遇降维打击。
残酷真相:当前智驾竞赛的本质是“烧钱效率”比拼。吉利每年砸50亿搞卫星,特斯拉花100亿训模型,比亚迪押注300万车主当“小白鼠”。短期看比亚迪靠规模搅局,长期看吉利的卫星和特斯拉的算法才是终局门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