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女车主血泪控诉:八千块的美甲,输给一个门把手?

    新能源车的隐藏式车门把手最近又被推上风口浪尖了——上周北京突降冻雨,某品牌车主被困在结冰的车门外狂抠把手半小时,视频直接冲上热搜。这玩意儿看着酷炫,实际用起来槽点可不少:东北老铁冬天得备热水袋浇把手,南方暴雨后电子元件进水失灵,甚至有女车主做美甲时被卡住指尖...车企们力推的"科技感设计"正遭遇现实暴击。


    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市面上九成隐藏把手都是"电子触发+机械备份"模式,但故障率比传统把手高了近三倍。去年某第三方机构测试显示,零下15℃环境中,隐藏把手平均弹出时间延迟4.7秒,机械开关需施加5公斤以上力度才能掰开,这对老人小孩极不友好。更尴尬的是,今年初某新势力车型OTA升级后,竟出现车门把手集体"装死"的BUG,车主们被迫从后备箱爬进驾驶舱。


    图片来源网络

    何小鹏最近透露的"更好开的门"方案,可能指向小鹏X9试水的半隐藏设计——保留传统把手下凹造型,内嵌电动助力推杆。这种折中方案既能维持流线造型,又确保物理开合可靠性。传统车企也没闲着,比亚迪在仰望U8上玩出新花样:当雷达感知到车主靠近,门把手自动弹出15度迎宾角度,暴雨模式中还能主动加热除冰。


    图片来源网络

    有意思的是,特斯拉开始悄悄走回头路。刚曝光的Model3改款测试车,在传统隐藏位置新增了实体按压开关,被网友戏称为"向物理定律投降"。行业分析师认为,2025年可能迎来车门设计分水岭:高端车型继续探索毫米波雷达感应开门,中端产品回归改良版传统把手,低端车为降本保留基础隐藏设计。这场关于门把手的博弈,本质是车企在美学追求与实用主义间的艰难平衡。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