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资本市场最热闹的新闻,非比亚迪56亿美元闪电配售莫属——这个金额不仅是港股近十年汽车行业最大融资,更让一家藏在比亚迪产业链里的“隐形冠军”浮出水面。当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比亚迪的销量神话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它背后站着一位年营收超20亿的“关键先生”。

56亿融资里的“技术密码”
比亚迪这波操作看似疯狂,实则有迹可循。新能源汽车战场早已从电池续航转向核心元器件较量,就像手机芯片决定智能机性能,薄膜电容器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动车能量转换效率。而比亚迪敢砸重金扩产,底气正来自于其参股企业海伟电子——这家占据国内电容器基膜市场40%份额的龙头,刚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藏在车间里的“印钞机”
走进海伟电子的生产车间,你会看到成卷的银色薄膜在精密设备间穿梭。这些厚度不到头发丝1/10的特殊材料,却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电站的“心脏起搏器”。有意思的是,比亚迪不仅是它第二大股东,更贡献了超三成销售额。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绑定模式,让海伟在行业下行期仍保持超20%的毛利率。
价格战背后的生死时速
别看现在风光,海伟去年过得并不轻松。上游石油基原材料价格像坐过山车,下游客户又拼命压价,导致利润缩水近三成。但转机正在显现:随着800V高压平台成为新能源车标配,薄膜电容器需求将暴涨3倍。海伟筹备的万吨级新产能,恰好卡在技术迭代的关键节点。
产业链暗战新剧本
这场融资大戏背后,藏着中国制造升级的新逻辑。十年前车企比拼的是整车组装,现在较量的是对核心零部件的掌控力。就像特斯拉自研4680电池,比亚迪通过资本纽带绑定海伟电子,正在书写“垂直整合2.0”的新剧本。当越来越多的“海伟”浮出水面,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护城河才算真正筑成。
| 参考信源:21财经 | 第一财经 | 格隆汇
码字不易,请点击“关注”。感谢读者朋友支持,欢迎点赞、收藏、评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