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作为我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伙伴,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你知道吗?一些不经意的日常行为,正一步步损害爱车的健康,折损它的寿命。今天,就来盘点日常十大毁车行为,看看你中招了没。

一、长时间原地怠速
很多人在等人或短时间停车时,习惯让发动机保持怠速运转。觉得这样既方便又不麻烦,可这却在无形中伤害着爱车。长时间怠速,发动机处于低负荷运转状态,燃油无法充分燃烧,易产生积碳。积碳不仅会降低发动机功率,还会导致油耗增加、怠速不稳,严重时甚至影响发动机寿命。下次等人,不妨熄火,既能省油,又能保护发动机。
二、过度载重
车子设计有一定载重标准,可有些人总觉得“能装就装”,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甚至车顶还额外负重。过度载重会使车辆悬挂系统不堪重负,导致弹簧疲软、减震器损坏,还会增加刹车系统压力,延长刹车距离,影响行车安全。为了爱车和自己的安全,千万别超载。

三、不按规定保养
汽车保养如同人定期体检,至关重要。但有些车主为了省钱或图省事,不按保养手册规定的时间和里程保养。机油长期不换,润滑性能下降,零部件磨损加剧;空气滤清器不及时更换,灰尘杂质进入发动机,加速气缸磨损。按时保养,是对爱车最基本的呵护。
四、暴力驾驶
一脚油门到底,急刹车频繁上演,看似很“酷”,实则是对爱车的“虐待”。暴力驾驶使发动机瞬间承受巨大负荷,传动系统也会受到强烈冲击,加速零部件老化和损坏。而且这种驾驶方式还增加油耗,带来安全隐患。温柔驾驶,爱车才能陪你更久。

五、忽视轮胎保养
轮胎是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很多人只关注轮胎气压,忽视其他保养。轮胎花纹磨损严重不及时更换,雨天行车容易打滑失控;轮胎长期不换位,磨损不均,缩短使用寿命。定期检查轮胎磨损情况,及时更换和换位,让轮胎保持最佳状态。
六、热车时间过长或不热车
冬天,一些车主习惯长时间热车,等水温完全上来才出发;而有些车主则着急赶路,根本不热车。这两种做法都不对。热车时间过长,不仅浪费燃油,还会造成发动机积碳;不热车直接行驶,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零部件得不到充分润滑,磨损加剧。正确做法是启动后原地怠速30秒至1分钟,然后低速行驶一段距离,待水温上升后再正常驾驶。
七、停车位置不当
随意停车,停在马路牙子上、低洼积水处或树下,看似方便自己,实则伤害爱车。停在马路牙子上,轮胎侧面受力不均,容易鼓包破裂;低洼积水处,车辆底盘易生锈腐蚀;树下停车,鸟屎、树胶等腐蚀性物质落在车漆上,若不及时清理,会损伤车漆。停车时,多花点时间找个合适位置。

八、频繁洗车或长时间不洗车
洗车频率过高,车漆在频繁摩擦下会逐渐失去光泽;而长时间不洗车,灰尘、泥土、雨水等附着在车身,会腐蚀车漆,还可能堵塞排水孔。合理的洗车频率是每周1 - 2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洗车时,选择正规洗车店和优质洗车液,保护车漆。
九、用劣质燃油和润滑油
为了省钱,一些车主选择价格便宜的劣质燃油和润滑油。劣质燃油杂质多,燃烧不充分,易造成发动机故障;劣质润滑油润滑效果差,无法有效保护发动机零部件。长期使用,爱车“生病”的几率大大增加。选择符合车辆要求的优质燃油和润滑油,是对爱车的负责。

十、熄火后长时间使用车内电器
停车熄火后,很多人喜欢坐在车内听音乐、玩手机,让车载电器继续工作。这样会使汽车电瓶持续放电,电量耗尽后,车辆无法启动。而且频繁亏电会缩短电瓶寿命。熄火后,尽量少使用车内电器。
爱护汽车,从日常细节做起。避免这些毁车行为,让爱车始终保持良好状态,陪伴我们安全出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