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二次创业”——小米汽车的生死时速
2025年3月,雷军站在小米SU7 Ultra的发布会上,身后的大屏幕滚动着“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的数据。这是他第三次在公开场合为这款车站台,而距离小米宣布造车仅过去两年。

雷军的造车之路始于2023年。彼时,小米手机业务已稳居全球前三,但雷军却嗅到了危机——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见顶,而智能汽车正成为下一个万亿级赛道。他曾在内部会议上说:“要么All in汽车,要么被时代淘汰。”

小米汽车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初期,外界质疑声不断:“一个做手机的,能造好车?”但雷军的策略很明确: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造车逻辑。他挖来了传统车企的技术骨干,同时将小米生态链的智能硬件经验融入汽车研发。
数据不会说谎:截至2025年3月,小米汽车已在全国交付16万辆,连续四个月月销破2万,上海、杭州、苏州成为交付前三的城市。更惊人的是,SU7 Ultra首批订单中,90%的车主来自传统豪车用户,其中宝马5系、奥迪A6、奔驰E级(图片|配置|询价)(俗称“56E”)车主占比过半。
小米SU7 Ultra的“三把刀”——性能、科技、用户洞察
第一刀:性能对标超跑,价格只有三分之一
SU7 Ultra搭载三电机系统,最大功率1548马力,零百加速1.98秒,最高时速350km/h,数据直接叫板保时捷Taycan Turbo S,但价格仅为81.49万元,不到后者三分之一。雷军的逻辑很简单:“用做手机的性价比思维做豪车。”

第二刀:智能科技降维打击
传统豪车的优势在于品牌溢价,而SU7 Ultra的杀手锏是智能化。车内搭载高通骁龙8295芯片,支持Xiaomi HyperOS系统,实现手机与车机无缝互联。更关键的是AI技术的深度应用:语音助手能学习用户习惯,主动调节车内香氛、紫外线防护,甚至根据妆容需求调整化妆镜色温。

第三刀:精准拿捏用户痛点
小米的“用户思维”在SU7 Ultra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针对女性用户,全车配备新型隔热涂层,紫外线隔绝率99%,珍珠白车漆免费提供;针对性能控,推出赛道包选装方案,含半热熔胎和专业调校服务。就连车标镀24K金的细节,也引发全网热议——雷军亲自提醒:“别抠车标,抠了违法还亏钱!”

小米汽车的野望——不做特斯拉,要做“智能汽车界的苹果”
SU7 Ultra只是开始。雷军透露,小米首款SUV车型YU7已卸下伪装,预计第二季度上市,起售价或低于Model 3。这款车延续了SU7的性能基因,零百加速2.5秒,续航最高760km,瞄准家庭用户市场。
小米的野心不止于卖车。通过SU7 Ultra,雷军正在构建“人车家全生态”:车机系统与小米手机、智能家居无缝联动,未来甚至可能接入小米机器人。这种生态壁垒,正是传统车企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结语:数据背后的行业变局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50%,而小米SU7 Ultra的横空出世,彻底搅动了豪车市场。传统BBA(奔驰、宝马、奥迪)车主转向国产车,印证了一个趋势:当性能、智能、性价比三大要素兼备时,品牌光环不再是铁饭碗。

雷军曾说:“小米汽车要性能比肩保时捷,科技紧追特斯拉,豪华媲美BBA。” 如今看来,这场豪车革命才刚刚开始。而SU7 Ultra的爆红,或许只是小米汽车帝国崛起的第一声号角。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