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即战场,本田这次玩大了?

当本田S7以25.99万元的起售价横空出世时,整个汽车圈瞬间炸裂。有人痛斥“日系车还在做梦”,有人惊呼“本田要掀桌子”,更多人则陷入激烈的争议:这个价格究竟是对中国市场的傲慢,还是背水一战的绝地反击?
一、定价25.99万:本田的“自杀式定价”还是精准算计?
1. “谁给的勇气?”——网友灵魂拷问
“国产电车20万就能买到激光雷达+800V快充,本田凭啥卖25万?”社交平台上,对比亚迪、小鹏、极氪等品牌的横向对比帖瞬间刷屏。网友@电动先锋直言:“2024年了,本田还以为车标值10万?”
2. 配置争议:诚意还是套路?
根据官方信息,S7搭载本田第四代混动系统,续航破千公里,智能化号称“史诗级升级”。但网友扒出细节:低配车型未配备高阶智驾硬件,车机芯片仍非顶尖。评论区两极分化:“混动技术值这个价”VS“国产车配置吊打”。

从竞品对比来看,S7的定价堪称“精准刀法”:
续航碾压:CLTC工况650km,比Model Y四驱版(615km)多出35km,但价格却低了5.7万;
性能吊打:双电机350kW功率,零百加速3.9秒,直接对标蔚来ES6性能版,但起售价却低了12万;
空间魔法:2930mm轴距+50:50轴荷比,比汉兰达还宽敞,却比同级国产车便宜10%以上

3. “信仰税”终结?日系车溢价时代崩塌
有业内人士分析:本田此举实为“以价换量”的无奈之举。过去日系车靠省油耐用收割市场,但新能源时代技术优势被抹平,25.99万的定价已比预期低5万,背后是日系品牌光环的加速褪色。
二、争议背后:本田低估了中国对手,还是藏了杀手锏?
1. “掀桌子”还是“被掀桌”?
2023年比亚迪“油电同价”战略大获全胜,特斯拉Model Y降至26万区间。本田S7定价直接与两大巨头贴身肉搏,被解读为“日系最后的反扑”。但网友质疑:没有超充网络、没有生态体系,本田拿什么打?
2. 赌命”新能源:本田在焦虑什么?
财报显示,本田在华新能源车占比不足5%,电动化转型屡被诟病“慢半拍”。S7被内部视为“翻身之作”,但网友@车圈柯南指出:“定价低≠竞争力强,本田可能既丢了品牌调性,又没换来市场份额。”

3. 沉默的大多数:真有人会买单?
尽管争议漫天,仍有部分消费者表示“心动”:“本田混动的可靠性值得溢价”“合资品牌售后更省心”。这种“沉默的支持”能否撑起销量,成为最大悬念。
三、行业地震:25.99万撕开了市场的残酷真相
1. 合资车的“定价权”彻底沦陷?
从大众ID.系列降价求生,到丰田bZ4X骨折促销,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早已丧失定价主导权。本田S7的定价进一步印证:中国市场的规则,已由本土品牌书写。
2. 终极拷问:消费者还要为品牌溢价买单多久?
25.99万的本田S7,与同价位的国产车相比,续航、智能、空间均无碾压性优势。这场定价争议的本质,是传统品牌与新生力量对“价值定义权”的争夺。
3. 预言成真?2024成合资电车生死年
有分析师断言:若S7销量未达预期,本田在华新能源战略或将彻底边缘化。“这不是一辆车的战争,而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定价25.99万的本田S7,注定载入车市史册
无论最终是“悲情英雄”还是“傲慢炮灰”,本田S7的定价已撕开新能源市场最血淋淋的真相:没有革命性技术,就没有定价话语权。这场争议或许没有赢家,但它让所有人看清——中国车市,已彻底变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