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三月份的到来,一年一度的两会盛大开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再度成为焦点,相关内容在 2024 年回顾和 2025 年工作任务中均被着重提及。同时,“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有序竞争、鼓励外国企业投资等也成为两会中的热门关键词,与汽车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回顾 2024 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增加值分别增长 8.9%、7.7%。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格外亮眼,年产量一举突破 1300 万辆。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 2025 年的工作任务规划中,汽车产业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 +” 行动。通过将数字技术与我国强大的制造优势、广阔的市场优势深度融合,大力支持大模型的广泛应用,进而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将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成为集智能出行、信息交互、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

“低空经济” 作为新兴领域,在今年两会中再次受到关注。在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部分,报告提出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汽车产业与低空经济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融合发展空间,例如电动汽车产业与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业的融合,有望创造出全新的交通出行模式,为未来出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产能监测预警,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对于汽车产业避免陷入无序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发展中,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曾出现过产能过剩、价格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加强产业统筹和产能监测,能够引导企业合理规划生产,避免盲目扩张,实现产业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一司司长刘日红在央视采访中表示,人工智能与手机、电脑、汽车、机器人的融合,将带来消费体验功能的重塑性提升。从生产端来看,这不仅有可能催生新的千亿级甚至万亿级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从消费端而言,也将激发巨大的消费需求。基于这样的考量,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充分结合我国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市场优势,发展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产品,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关键力量。

在投资和出口方面,汽车产业也有着重要的关联。政府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支持其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完善经开区开放发展政策,促进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这些政策将为汽车产业吸引更多的外资,提升产业链的国际化水平,推动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同时,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升级协定,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进程,将为我国汽车产品的出口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助力我国汽车产业更好地走向世界。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娄勤俭在答西班牙记者问时,以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与西班牙 EBRO 公司的合作为例,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成果。去年,双方合资生产出新型电动汽车,该合作充分结合了奇瑞的技术特长和 EBRO 的品牌优势,在利用原有设施、减少投入的情况下,让 EBRO 品牌重焕生机,同时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这一案例不仅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和制造方面的实力,也为未来更多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能够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024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 16 年稳居全球第一,双双突破 31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更是连续 10 年居世界首位。在 5G、大数据、AI 技术的推动下,高阶智驾功能的产品车渗透率持续攀升,业内预测 2025 年这一比例有望突破 65%。然而,成绩背后也隐藏着挑战。2024 年全年,汽车行业利润 4623 亿元,同比下滑 8%,超 200 款新车型陷入降价潮,单车平均降价幅度达 9.2%。这反映出汽车行业面临着产业内卷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而全国两会为汽车行业指明了方向,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国际合作以及优化产业布局等一系列举措,为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任务和路径,助力汽车产业在新的一年实现突破和升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