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买了辆十来万的纯电SUV,邀请岳母出来兜风。开了不到十分钟,老丈母娘马上表示出回家的愿望。为什么?晕车了。她说,坐汽油车没事,电车就晕的难受。仔细一打听,坐电车晕车的人还挺多。看来汽油车真的是一时半时停不了啊。
查了一下,电动车加速时产生的眩晕感源于动力系统与人体感知的错位。电驱系统扭矩响应速度可达0.2秒,超越人类大脑0.3秒的感知延迟,这种“快于生理反应”的特性叠加能量回收系统的拖拽效应,导致乘客前庭神经与视觉信号失衡,形成晕车效应。解释很拗口,反正就是坐电车,有人会晕车。

行业调查显示,70%消费者购车时关注晕车问题,家庭用户中该比例升至85%。这一矛盾既暴露电动化转型中的技术短板,也为车企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突破口。广汽本田率先做出尝试,推出了最新的纯电车型P7,新车介绍中,用不少的篇幅宣告这是一款不会晕车的纯电SUV。
广汽本田是怎么解决的呢?言语表述似乎很简单——P7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组合,配合ADS自适应电磁悬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软硬,显著减少了过减速带的弹跳感,颠簸过滤效率提升60%,从而降低了晕车的风险。此外,P7的动能回收系统提供了6档可调的设计,1档轻柔得像油车滑行,6档则类似于单踏板模式,这种设计极大地减少了驾驶过程中的不适感。通过强化悬架的过滤功能,细化动力回收,就做到了不晕车。

其实,很多企业也做了类似的技术改进,降低晕车发生的概率。特斯拉的线性踏板模式通过降低初段加速灵敏度,缓解起步突兀感;小鹏G9智能空气悬架通过预判路况实时调节车身姿态,减少动态冲击,侧重底盘协同优化;比亚迪海豹引入地平线检测算法,中控屏动态匹配车辆加速度;理想L系列座椅震动预警提前激活乘客平衡适应机制,降低晕车概率,这二者做的是感知平衡创新。

为什么广汽本田旗帜鲜明打出了“不晕车”招牌?2024年J.D.Power数据显示给出答案——防晕车技术可使500km续航车型客户转化率提升18-25%。也就是说,单单不晕车这一个小改进,会有四分之一的客户下了订单。彩电冰箱大沙发的功效也不过如此。
电动车从卷续航、卷配置进入到了卷智驾、卷舒适的阶段,消费者的购买情绪也从吃的饱、吃的好向在舒服的环境吃的饱进发,舒适性成为电动车竞争的突围方向。先知先觉的车企已经开始大胆尝试了,蔚来ET5“晕车敏感模式”入选女性用户购车理由TOP3;理想汽车“晕车指数”测试小程序三个月获200万用户参与,验证技术参数向体验价值转化的可行性,不晕车有望成为电动车内卷最有效的突破口。
当行业跨越500km续航基准线后,此类隐性体验或成竞争关键——毕竟,让用户舒适抵达,远比参数堆砌更具长远价值。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