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提了建议——优化车牌设计,有人说他是在搞“文化复古”,有人吐槽“形式大于内容”,还有人调侃“雷总这是想从车管所赚差价”。

有人说强烈支持改为白底黑字的车牌,理由是“这是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咱们古代的文书、印章用的都是黑底白字(或者白底黑字)。但问题是,军车用白底黑字是为了辨识度,普通民用也照搬,会不会显得怪怪的?
港澳地区的车牌设计:字体圆润大气,配色低调奢华,随便一辆普通轿车挂上都能瞬间提升档次。绿牌配豪车直接拉低身价,蓝底白字只能是让老百姓觉得“接地气”。——车牌能不能也讲点“颜值经济”?

如果全国所有车统一更换牌照,每块收费20元,一年就能增收几十亿。这话听起来像商场的促销套路——买一送一刺激消费。可车牌不是衣服,换来换去既麻烦又没实际用处。
新能源车牌的彩色化建议。现在新能源车绿牌已经够显眼了,如果搞“颜色定制”——每辆车选个专属配色,还不能改。实际操作起来问题一堆:交通摄像头能识别不同颜色的车牌吗?颜色太多会不会增加管理成本?最关键的是,普通车主真会在乎车牌颜色吗?可能只有极少数人会为了“个性”多花钱。

不过话说回来,雷军的建议里也有点干货。比如他提到“豪车配绿牌很掉价”,这确实是事实。北京某4S店老板私下说,同样一款车挂绿牌和蓝牌,成交价能差5万块。这中间的心理暗示作用,车企和车管所恐怕心知肚明。
车牌该姓“传统”还是姓“实用”。很多人认为车牌就该与时俱进,该创新就创新。但在深圳——当地试过用英文字母替代汉字,结果老年人看不懂,投诉电话能打爆。

其实车牌设计就像穿衣服,既要符合场合,又要舒服实用。完全照搬古代样式可能显得矫情,一味追求花哨又会失去严肃性。或许可以学学把传统文化元素抽象化融入设计,比如用书法字体但简化线条,既保留韵味又易于识别。
换个车牌就能增收几十亿?这笔账还没算清呢:印制新牌照的成本、更换期间的混乱、市民的抵触情绪……哪样都不是小数目。与其折腾车牌,不如先把停车费、过路费这些真正的“刚需收费”管管。
说到底,车牌只是个身份证明,别让它承载太多不该有的意义。与其纠结白底黑字和彩色车牌,不如先把车牌上的错别字、乱涂乱画现象解决掉。毕竟,能让司机们开车时少堵心,才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