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3月2号宣布联合多方成立智能驾驶合资公司,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强化了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也对竞争对手比亚迪构成了直接挑战。
吉利汽车3月3日发布了千里浩瀚的智驾系统,并最先在银河系列上搭载以对标比亚迪。

以下从影响及两家车企的智驾战略对比两方面展开分析:
---
一、吉利成立智驾合资公司对比亚迪的影响**
1. **加速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吉利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如重庆迈驰的端到端智驾方案、路特斯的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地方国资资金支持等),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此举可能迫使比亚迪加大研发投入或寻求更紧密的技术合作,以维持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力。
2. **技术迭代压力增强**
吉利合资公司计划为其未来车型提供高阶智驾方案(如“千里浩瀚智驾解决方案”),并加速功能迭代。比亚迪若无法在技术成熟度或落地速度上跟进,可能面临市场份额被分流的风险。
3. **市场先发优势争夺**
吉利2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193.8%,依托销量规模可更快推广智驾技术应用。比亚迪虽在新能源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吉利通过合资模式快速补足智驾短板,可能缩小两者在智能化体验上的差距。

二、吉利与比亚迪的智驾战略对比
**技术路径** | 开放式合作:整合外部技术(如路特斯ADAS、迈驰的计算机视觉)与自主研发并行。 | 垂直整合:依赖自研DiPilot系统,较少引入外部合作伙伴。 |
| **资源投入** | 合资模式分摊成本,出资47.5亿元中技术注资占比较高(如浙江吉润注入13亿元技术资产)。 | 独立投入为主,研发资金集中于内部团队,可能面临更高的单兵作战成本。 |
| **生态布局** | 构建“汽车人工智能生态”,合资公司定位为技术协同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 | 侧重硬件与电池技术的垂直整合(如刀片电池、e平台),软件生态相对单一。 |
| **商业化速度** | 通过合资快速获取成熟技术(如路特斯已为领克Z10提供智驾方案),计划2025年量产搭载。 | 自研技术需经历更长验证周期,但可控性更强,例如DiPilot逐步迭代升级。 |
| **市场竞争风险** | 面临特斯拉、华为等强敌,需依赖多方协作的稳定性。 | 依赖品牌口碑与规模化优势,但若技术落后可能影响高端市场竞争力。 |
**三、总结与展望**
吉利通过合资模式在智驾领域实现了“轻资产+资源整合”的突破,短期内可能缩小与比亚迪的技术差距,尤其在成本控制和落地速度上占据优势。然而,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能力与庞大的市场基数,仍可通过持续迭代自研技术巩固护城河。
**未来关键变量**:
- 吉利合资公司能否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并实现技术突破;
- 比亚迪是否调整战略,引入外部合作伙伴(如华为、地平线)以补足软件短板;
- 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实际需求增长节奏,将决定两家车企技术投入的回报周期。
总体而言,吉利此次布局为行业注入新变量,智能驾驶赛道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而技术开放性与生态协同能力或成为车企胜出的关键。
总而言之,智驾升级受益的还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所以想买车的还是可以再多等两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