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海洋上,中国海军舰艇如钢铁卫士,守护着国家海疆。这些舰艇的名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严格的规则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中国海军舰艇命名规则的神秘面纱。

一、总体原则
中国海军舰艇命名依据1978年颁布、1986年修订补充的《海军舰艇命名条例》。其命名必须区别于国际其他国家和地区舰艇命名,也不能与国内民用商用船名相同 。舰名要条理性强、便于记忆,字音清晰,不易混淆,名称响亮且富有含义,能体现国家尊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还得经得起历史考验,在长时间内满足装备发展需求。
二、各类型舰艇命名规则
航母与两栖攻击舰:以省级行政区划名命名,这彰显了其在海军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例如,我国的三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还有075型两栖攻击舰首舰海南舰,以及076两栖攻击舰四川舰等。

这些名字,不仅代表着一个个省份,更象征着国家海洋力量的延伸。
驱逐舰:用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较大的市以及党史军史有重要意义的地级行政区划名命名。像南昌舰,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南昌”作为军旗升起的地方,赋予了这艘战舰特殊的历史意义;还有拉萨舰,同样是055型驱逐舰,其命名也体现了地域特色与海军力量的结合。
护卫舰:以地级行政区划以及党史军史有重要意义的县级行政区划名命名。比如舟山舰、百色舰等,这些名字让舰艇与地方紧密相连,也丰富了海军命名的层次。
潜艇:核潜艇以“长征”加序号命名,如长征18号艇(舷号421),寓意着核潜艇如同长征一般,在深海中进行着漫长而坚毅的征程;常规导弹潜艇以“远征”加序号命名,常规鱼雷潜艇以“长城”加序号命名,“远征”体现了潜艇执行任务时的远程作战能力,“长城”则象征着潜艇如同海上长城一般,守护着国家的安全。
登陆舰:船坞登陆舰、坦克登陆舰以“山”命名,如昆仑山舰、太行山舰 ,山的雄伟与坚韧,寓意着登陆作战时的强大力量和坚定决心;步兵登陆舰以“河”命名,如黄河舰,河流孕育着文明,也代表着登陆作战是为了守护家园、延续文明。
补给舰:以湖泊命名,如微山湖舰、千岛湖号补给舰。湖泊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宁静、富饶的,象征着补给舰为舰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是舰队在海上持续作战的坚实后盾。
训练舰与试验舰:以人名命名,像“郑和”号远洋综合训练舰,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激励着海军官兵传承航海精神;“华罗庚”号武器装备试验舰,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体现了对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重视 。
三、区域划分规则
为避免舰艇重名,海军舰艇名授予严格按区域划分。北海舰队辖区用华北、东北、西北等十四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名,如辽宁舰、济南舰;东海舰队辖区用华东七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地名,如杭州舰、宁波舰;南海舰队辖区用华南及西南九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名 ,如广州舰、海口舰。不过也有例外,像南海舰队的170兰州号驱逐舰,虽“兰州”属西北地名,但也被用于南海舰队舰艇命名。
从这些命名规则和实例可以看出,中国海军舰艇命名规则严谨且富有深意。每一个舰名,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与海军使命的融合,不仅方便了舰艇管理与识别,更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志,见证着中国海军从弱到强、不断走向深蓝的伟大历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