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吉利发布:L3智驾首量产?AI赋能平权,安全如何普及?

    橙橙黄绿头像橙橙黄绿头像
    橙橙黄绿03-04

    一、L3级智驾落地:开车能放手,责任算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3月3日,吉利扔出一枚“技术炸弹”:名为“千里浩瀚”的智能驾驶方案正式发布。其中最引发热议的,是号称“行业首个可量产L3级方案”的H9系统。这背后有个关键问题——开车时能彻底解放双手的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我们先来科普一个冷知识:目前市面上99%的“自动驾驶”宣传,其实都只是L2级别。这意味着即便车辆能自动跟车、变道,驾驶员依然要全程手握方向盘,随时准备接管。而L3的核心突破在于,系统可以在特定场景下(比如高速公路)完全接管驾驶,驾驶员甚至可以刷手机、看视频。 但这也带来了“灵魂拷问”:如果发生事故,责任归车企还是车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吉利这次给出的答案很硬核:

    1. 三重冗余系统:方向盘、刹车、电源各自配备两套独立系统,任意一套故障都能立即切换

    2. 100TOPS起算力:相当于普通L2车型算力的5倍,实时处理激光雷达、摄像头等30个传感器的数据

    3. 驾驶员监测黑科技:方向盘上的摄像头会持续追踪驾驶员状态,系统交还控制权前10秒就开始预警

    不过,根据工信部2023年底发布的《L3级自动驾驶试点通知》,目前仅允许在指定区域、指定时间段使用L3功能。这就像给技术猛兽戴上了“安全笼头”,既释放创新又守住底线。

    二、AI平权之战:10万级车也能用高阶智驾?

    比起L3的炫酷,更值得关注的是吉利喊出的“智驾平权”。用大白话说就是:要让买10万元车的消费者,也能用上以前30万豪车才有的智能配置。

    这种底气来自两项技术革新:

    ① 端到端AI架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统智驾系统就像“流水线工人”:感知模块看路况→决策模块想对策→控制模块执行动作,每个环节都可能出错。而“千里浩瀚”的端到端AI,相当于培养了一个“老司机大脑”——看见前方突然窜出电动车,不用层层上报,瞬间完成刹车+转向避让。测试数据显示,面对“鬼探头”事故场景,系统反应速度比人类快0.3秒,这或许就是生与死的差距。

    ② VLM世界模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听起来玄乎的技术,其实可以理解为“自动驾驶的常识库”。比如遇到修路围挡,传统系统可能直接死机,但VLM能让车辆像人类一样观察锥形桶摆放规律,自主规划绕行路线。更绝的是,这套模型能通过OTA升级不断进化,今天学会处理北京胡同的窄路会车,明天就能适应重庆8D魔幻立交。

    按照规划,吉利银河系列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全系车型都将搭载不同版本的智驾系统。最入门的H1版本算力超过100TOPS,支持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基础功能,而顶配H9则包含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跨层记忆泊车等高端配置。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根据预算选择“智驾套餐”,不用再为用不上的功能买单。

    三、安全与普及的终极矛盾:技术越先进,风险越低?

    但技术的狂飙突进也带来了新焦虑:当车企把更多控制权交给AI,我们真的更安全了吗?

    一组数据值得警惕:某第三方机构测试显示,当前市面主流L2车型在雨雪天气的误判率高达17%,夜间复杂路况的紧急避让失败率超过30%。而吉利“千里浩瀚”的杀手锏在于:

    全天候感知系统:激光雷达穿透暴雨/大雾,毫米波雷达识别200米外障碍物

    中国式场景库:专门针对加塞、外卖电动车乱窜、路边突然开车门等本土化危险场景训练

    安全冗余哲学:关键部件全部双备份,系统自检频率达到每秒100次

    不过,真正的考验或许在于“人性弱点”。某车企工程师曾透露:“很多用户过度信任辅助驾驶,甚至在系统明确提示接管时仍无动于衷。”为此,吉利在H9系统设置了“三重保险”:

    1. 脱手超过30秒,车辆自动开启双闪并减速

    2. 连续三次不响应接管提示,终身禁用该用户L3功能

    3. 发生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云端数据自动同步交警平台

    这相当于给技术戴上了“紧箍咒”——既赋予自由,又划定禁区。

    四、普通人何时能享受自动驾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中汽协预测,到2025年中国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超过70%,而L3/L4的市场份额可能突破15%。但摆在眼前的现实是:

    成本门槛:激光雷达、高精定位等硬件让整车成本增加2-3万元

    法规滞后: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尚未明确L3事故责任认定规则

    基建制约:三四线城市道路标线模糊、交通参与者行为不规范

    不过吉利似乎找到了破局点:通过规模化量产摊薄成本,银河系列车型主力价格带锁定12-20万元区间;同时与高德、百度合作,未来3年实现全国高速公路和50个重点城市的高精地图覆盖。

    一位预订了银河L7的车主说:“我不需要完全自动驾驶,但希望堵车时系统能自动跟车,暴雨天帮我看清盲区——这些务实的功能更重要。”这或许揭示了智驾普及的真相:技术不需要完美,但必须解决真实痛点。

    一场重新定义驾驶的革命

    当特斯拉还在纠结“纯视觉方案”,华为忙着给问界装激光雷达,吉利“千里浩瀚”给出了一种新思路:用AI大模型消化海量数据,用灵活配置实现技术普惠。这场智驾平权运动,本质上是在回答:技术究竟应该为少数人炫技,还是为大多数人创造安全与便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正如吉利CEO安聪慧所言:“智能驾驶不该是顶配车型的专属标签,而是每辆车的生存底线。”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像习惯ABS防抱死系统一样,认为车道保持、自动避让是汽车的“基础本能”。而这一天何时到来,取决于技术突破与人性需求能否真正同频共振。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