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强制捆绑销售车险的乱象屡禁不止,甚至衍生出更隐蔽的“附加险陷阱”。消费者购车时,常被要求购买指定保险公司的车险套餐,其中包含划痕险、玻璃险、指定维修险等高价附加险,最终导致修车成本远超车辆实际价值。

1. 强制捆绑的“潜规则”
4S店通过“不买保险不卖车”“车价优惠与保险挂钩”等话术,迫使消费者接受捆绑销售。例如,有消费者反映,若拒绝购买店内保险,原本承诺的购车优惠会被取消,甚至提车时间被拖延。部分4S店还与小型保险公司合作,通过高额返点和佣金获利,而这类保险往往存在理赔难、分项投保等问题,导致后期维修成本激增。

2. 修车成本为何“失控”?
强制捆绑的附加险常暗藏猫腻:
虚高定价:4S店利用信息差,对轻微损伤的部件直接更换而非维修,甚至虚报维修项目。例如,青岛某车主因剐蹭定损2000元,最终账单却高达4000元,其中未损坏的零件也被列入更换清单。
过度维修:部分4S店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扩大维修范围提高利润,例如将可修复的保险杠强制更换,导致单次维修费用远超车辆残值。

3. 法律明确禁止,消费者如何维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4S店强制搭售保险属于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拒绝并投诉至市场监管部门。若已遭遇捆绑销售,可采取以下措施:
保留证据:包括购车合同、保险单据、沟通记录等;
多渠道投诉:向当地工商部门、12315平台或银保监会举报;
协商退款:参考合肥赵女士案例,通过监管部门介入要求全额退还不合理费用。

4. 行业整治迫在眉睫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已出台政策,明确禁止捆绑搭售商业险,并要求保险公司与4S店“分开经营”。未来需加强行业自律与监管力度,打破4S店与保险公司的利益链,让消费者真正实现“自由选择”。
结语:购车时务必警惕“保险陷阱”,拒绝不合理捆绑,维护自身权益。若修车成本异常,应及时核查账单并追究责任,避免为4S店的违规行为买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