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EQ系列电动车销量暴跌23%的窘境,奔驰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首次公开回应争议,称EQS的「水滴造型」是前瞻性设计,目标客群本非传统S级用户。这款风阻系数0.20的电动旗舰,2024年全球仅交付2.1万辆,不及宝马i7销量的一半。

设计争议三重焦点
- 用户认知错位:S级燃油车主认为EQS缺乏豪华仪式感,而电动车买家更青睐特斯拉的极简风格
- 市场反馈分裂:欧洲市场接受度达38%,但中美两大市场销量占比不足15%
- 技术美学失衡:弓形车身虽优化风阻,却牺牲后排头部空间,被诟病「形式大于功能」

战略回调求生 奔驰宣布三大调整:1)放弃独立EQ子品牌,电动车型命名改为「车系+EQ Technology」;2)2030年电动化目标从「全面电动」下调至「混动与纯电占50%」;3)新CLA、C级、GLC等电动车将采用燃油车设计语言。对比宝马2024年36.8万辆电动车销量,奔驰18.5万辆的成绩单显得尤为惨淡。

奔驰对EQS设计的坚持,实则是电动化战略摇摆的缩影——当技术先驱性与市场接受度产生鸿沟,妥协成为必然选择。从「颠覆者」回归「改良派」,这场设计语言的战略回调,不仅关乎美学取向,更是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迷局中重新定位生存法则的无奈之举:在盈利与理想之间,商业理性终将占据上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