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4S店老友酒后真言:国人买新能源车常犯的5大通病

    引入:4S 店朋友的爆料

    最近,家里一直琢磨着换辆新能源车,毕竟现在这油价跟坐火箭似的,实在让人有些吃不消。正巧有个朋友在 4S 店干了 4 年新能源车销售,想着他经验丰富,肯定能给些靠谱建议。于是请他吃了顿饭,让他帮忙参谋参谋。

    酒足饭饱之后,朋友明显喝高了,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他拍着我的肩膀,一脸认真地说:“兄弟,既然你要买车,我今天就跟你交个底,国人买新能源车,其实有 5 个通病,几乎人人都会犯!” 这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忙追问到底是哪 5 个通病。朋友嘿嘿一笑,开始娓娓道来。

    通病一:一股脑买增程

    朋友提到的第一个通病,就是很多人一股脑地选择增程式新能源车。他说,这几年增程式汽车确实火得一塌糊涂,像理想、问界这些品牌的车型,销量相当可观。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费者觉得增程式汽车可油可电,没有续航焦虑,既能享受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又能在电量不足时用燃油发电,简直就是 “完美” 的解决方案。

    但朋友话锋一转,指出增程式汽车并非十全十美。首先,增程式汽车的售价普遍较高。由于它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增程系统,生产成本大幅提升,这些成本自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就拿理想 L9 来说,售价高达 40 多万,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次,增程式汽车的后期维护成本也不低。增程系统的存在,使得车辆的结构更加复杂,维修难度和成本都相应增加。而且,增程式汽车的能耗问题也不容忽视,在高速行驶或亏电状态下,它的油耗往往比传统燃油车还高。

    朋友建议,如果不是经常跑长途,对续航里程有较高要求,其实没必要非得选择增程式汽车。现在很多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经能满足日常通勤和偶尔的短途旅行需求,而且价格相对更亲民,后期维护成本也更低。

    通病二:用油车思维选新能源车

    朋友提到的第二个通病,是很多人习惯用选燃油车的思维来挑选新能源车。在他看来,这就好比拿着旧地图找新大陆,根本行不通。

    我们都知道,燃油车的核心部件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所以在选择燃油车时,大家往往会重点关注发动机的动力参数、变速箱的换挡平顺性以及底盘的调校风格。然而,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变成了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这就使得两者的选择标准有着天壤之别 。

    比如,在电池方面,我们不能再像关注发动机排量那样,只看电池的容量大小。更重要的是电池的类型、能量密度、续航里程以及充电速度等因素。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池有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但安全性相对较低;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高,成本低,但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如果按照油车思维,只追求大容量电池,而忽略了电池类型的差异,很可能会在实际使用中遇到各种问题。

    再说说电机,燃油车的发动机讲究的是扭矩和功率,而新能源车的电机则更注重效率和响应速度。一台高效的电机,不仅能让车辆在加速时更加迅猛,还能有效降低能耗,增加续航里程。此外,电机的布局方式(前驱、后驱还是四驱)也会对车辆的操控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在选择新能源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至于电控系统,它就像是新能源车的 “大脑”,负责管理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电机的运转以及协调车辆的各种功能。一个先进的电控系统,能够实现能量回收、智能驾驶辅助等功能,大大提升车辆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但这些功能,在燃油车的选择过程中是很少被提及的。

    朋友感慨地说,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时,由于不了解这些差异,仍然按照选燃油车的标准来挑选,结果往往选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车型。比如,有些消费者过于关注车辆的外观和内饰,而忽视了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性能;有些消费者只看重车辆的价格,却忽略了后期的使用成本和维护保养。

    通病三:无脑追求高续航

    在这个 “续航焦虑” 被反复提及的时代,很多人在购买新能源车时,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续航里程越长越好。似乎只要续航够长,就能解决所有的出行担忧。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朋友告诉我,如今市场上的新能源车,续航里程从 300 公里到 1000 公里不等。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的需求,车企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不断加大电池容量。但这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

    首先,高续航车型的价格往往令人咋舌。以特斯拉 Model S 为例,其长续航版本的售价高达 80 多万,比普通版本贵了一大截。这多出来的费用,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于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而且,随着续航里程的增加,车辆的配置和性能也会有所提升,这也进一步推高了车辆的价格。

    其次,为了实现高续航,车辆需要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而这必然会导致车身重量增加。就拿比亚迪汉 EV 超长续航版来说,其车身重量达到了 1.9 吨,相比普通版更重。车身过重不仅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还会增加能耗,降低续航里程的实际表现。此外,过重的车身还会对刹车系统和轮胎造成更大的压力,增加了安全隐患 。

    再者,高续航车型的电池寿命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是有限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电池的容量会逐渐衰减,续航里程也会随之缩短。而且,为了追求高续航而采用的大容量电池,其衰减速度可能会更快。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高续航车型后,可能需要在几年后就面临更换电池的问题,而更换电池的费用往往非常高昂,这无疑增加了后期的使用成本。

    朋友建议,在选择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时,消费者应该结合自己的日常行驶里程和使用场景来考虑。如果平时只是在城市里上下班代步,每天的行驶里程不超过 50 公里,那么选择一款续航里程在 300 - 400 公里的车型就完全足够了。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购车成本,还能减少电池的损耗,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如果偶尔需要跑长途,也可以提前规划好充电路线,利用服务区的充电桩进行充电。

    通病四:买车只看购车价格

    朋友提到的第四个通病,是很多人在购买新能源车时,只关注购车价格,而忽视了后期的用车成本。他无奈地说:“现在的消费者啊,就盯着那购车时的优惠和补贴,觉得新能源车价格便宜,可他们不知道,买车容易养车难,这后期的费用才是大头呢!”

    的确,新能源车的优惠和补贴政策确实让不少消费者心动。在一些地方,购买新能源车不仅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的补贴,还能免购置税,这使得购车价格相对较低。然而,他们往往忽略了后续的使用成本。

    首先是电费。虽然相比于燃油车的油费,电费确实要便宜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不计。以一辆百公里电耗为 15 度的新能源车为例,如果使用家用充电桩,每度电按 0.6 元计算,行驶 100 公里的电费大约是 9 元。但如果使用公共充电桩,尤其是在高峰时段,电价可能会翻倍,甚至更高,这样一来,行驶成本就会大幅增加。而且,如果经常长途驾驶,需要频繁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那费用就更可观了 。

    其次是保险费用。新能源车的保险费用普遍比燃油车高。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达 4395 元,较燃油车高出 63%。这主要是因为新能源车的维修成本较高,尤其是电池等核心部件,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或更换的费用相当惊人。而且,新能源车的出险率也相对较高,这也导致了保险费用的上涨。

    更让人头疼的是电池更换成本。新能源车的电池寿命有限,一般来说,在使用几年后,电池的容量就会逐渐衰减,续航里程也会随之缩短。当电池衰减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更换电池。而目前新能源车的电池更换成本非常高,平均成本在 6 到 8 万元之间,有些车型甚至更高。比如,某豪华品牌的新能源车,更换电池的费用高达 20 多万元,几乎相当于车辆价格的一半。这对于很多车主来说,无疑是一笔难以承受的费用。

    朋友语重心长地说:“买车不能只看眼前的购车价格,后期的用车成本也得考虑进去。不然,买得起车,却养不起车,那可就尴尬了。”

    通病五:盲目追求新势力品牌

    朋友提到的最后一个通病,是很多人盲目追求新势力品牌。他说,这几年新势力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像蔚来、小鹏、理想等,凭借着炫酷的外观、先进的科技配置和强大的营销攻势,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很多人认为,新势力品牌代表着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更具创新性和科技感,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们。

    但朋友提醒我,新势力品牌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新势力品牌大多成立时间较短,在生产制造方面缺乏经验和技术积累。为了快速推出产品,它们往往采用代工生产的方式,这就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例如,某新势力品牌的车型就曾多次被曝出存在质量问题,如车身异响、电池故障等,给车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其次,新势力品牌的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汽车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巨大,周期长。新势力品牌由于资金有限,很难在研发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这就导致它们的产品在技术含量和性能表现上与传统品牌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虽然新势力品牌宣传得很厉害,但实际应用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再者,新势力品牌的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汽车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售后服务至关重要。然而,新势力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服务网点较少,很多地方甚至没有售后服务中心,这就给车主的维修保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由于新势力品牌的车型更新换代较快,零部件的供应也存在问题,一旦车辆出现故障,可能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维修好。

    更让人担忧的是,新势力品牌的倒闭风险较高。据统计,近年来已经有多家新势力品牌倒闭或陷入困境,如拜腾、博郡、赛麟等。一旦品牌倒闭,车主不仅面临着车辆无法维修保养的问题,还可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某新势力品牌倒闭后,车主的车辆无法再享受质保服务,维修费用只能自己承担,而且由于零部件供应不足,维修难度极大。

    朋友建议,在选择新能源车时,不要盲目追求新势力品牌。传统品牌在汽车领域有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生产经验,它们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在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方面往往更有保障。比如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等传统品牌的新能源车,在市场上的口碑就很不错,值得消费者信赖。

    总结与建议

    听完朋友的一番话,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没想到,在购买新能源车这件事上,竟然隐藏着这么多容易被忽视的 “通病”。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购买新能源车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仅凭一时的冲动和喜好,而需要理性思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一股脑买增程、用油车思维选新能源车、无脑追求高续航、买车只看购车价格、盲目追求新势力品牌,这 5 个通病,反映出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过于盲目跟风,从而导致在实际使用中出现各种问题。

    如果您也正打算购买新能源车,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给您一些启示和帮助。在购车前,一定要多做功课,了解新能源车的相关知识和市场动态;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使用场景,不要被一些表面的宣传和数据所迷惑;要综合考虑车辆的价格、性能、续航里程、充电设施、售后服务等因素,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陷入这些 “通病” 的陷阱,真正买到一款让自己满意的新能源车,开启愉快的绿色出行之旅。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