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华为、特斯拉,哪家的智能驾驶技术更好?

    黑白之道头像黑白之道头像
    黑白之道02-28

    当前国内智能驾驶市场竞争激烈,面对众多选择,消费者在购车时可能会感到困惑。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特斯拉的FSD,以及华为的ADS,究竟哪家的智能驾驶技术更胜一筹?实际上,比亚迪、华为、特斯拉在智能驾驶(智驾)领域各有千秋,它们的技术路线、产品定位以及市场表现各具特色。为了帮助用户在选车时做出明智的决策,我们可以从技术架构、功能覆盖、市场表现和用户口碑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

    首先,技术路线与架构方面:

    特斯拉(Tesla)采用的是纯视觉方案(FSD,Full Self-Driving),依赖摄像头和神经网络算法,无需激光雷达。在硬件配置上采用自研HW 4.0芯片(算力约1000 TOPS),配备8个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部分车型已移除雷达)。全球数据积累庞大,通过影子模式持续迭代算法,端到端模型在复杂场景下表现较强。但纯视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依赖环境光线和天气,极端场景(如强逆光、雨雪、大雾)可能受限,毕竟人类眼睛这么强大,还有分辨不清楚的时候;国内FSD功能尚未完全开放。

    华为(HUAWEI ADS 2.0)采用的是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技术,依赖GOD网络(通用障碍物检测)和道路拓扑推理。在硬件配置上也是使用自研MDC 810计算平台(算力400+ TOPS),标配激光雷达(如问界M7/M9)。该方案具有强场景泛化能力,城区无图方案(NCA)覆盖率高;对国内复杂路况(加塞、施工路段)优化较好。但是成本较高(依赖激光雷达)。

    比亚迪(DiPilot)采用以L2+/L2++级辅助驾驶为主,依赖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尚未大规模应用激光雷达。在硬件配置上部分车型搭载地平线征程5芯片(如腾势N7),算力约100 TOPS。

    优势在于性价比高,功能实用(高速NOA、自动泊车等);依托比亚迪垂直整合能力,软硬件适配效率较高。但是高阶智驾(城区领航)起步较晚,算法迭代速度落后于华为、特斯拉。

    其次,功能覆盖与场景表现方面,参考下方的表格进行对比。

    再次,在用户口碑与市场定位方面:

    特斯拉FSD的优势在于品牌认知度高,技术激进,海外用户体验较好;但是争议也大,国内功能缩水,订阅价格高(6.4万元),安全事故舆论压力大。

    华为ADS 2.0优势在于本土化体验优秀(如礼让行人、施工路段处理),问界系列销量带动口碑;但是成本高,需绑定华为生态(鸿蒙座舱+智驾)。

    比亚迪DiPilot优势在于注重实用性和成本控制,适配比亚迪全系车型(汉、腾势等);但不足之处在于用户对高阶智驾期待较低,技术标签不如华为/特斯拉鲜明。

    以及在未来的发展方面:

    特斯拉推进FSD V12端到端模型,在争取国内落地;逐步移除雷达,全面依赖视觉。华为在推广无图方案,降低激光雷达依赖;拓展车企合作(奇瑞、北汽等)。比亚迪需要加快自研芯片(与地平线合作),2024年推出城市NOA;腾势/仰望品牌试水激光雷达。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技术领先性上,特斯拉(算法)≈ 华为(场景覆盖)> 比亚迪;在本土化体验方面,华为 > 比亚迪 > 特斯拉(国内);而在性价比方面,比亚迪 > 华为(选配价高) > 特斯拉(FSD溢价明显)。

    因此,对于想买智驾车型的用户建议,追求前沿技术且预算充足,那就上华为ADS 2.0(问界M9/智界S7);注重品牌与全球体验的话就上特斯拉(需关注国内FSD进展);追求实用主义+性价比的话,那肯定是推荐比亚迪了(汉EV/腾势N7)。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