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N+9?奔驰确认中国大裁员

    小乔说车car头像小乔说车car头像
    小乔说车car02-28

    开年伊始,汽车行业便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又一知名合资车品牌在市场压力下,迈出了艰难的裁员步伐。据汽车像素消息,2 月 26 日,奔驰中国约谈了部分员工,正式启动裁员计划,此次裁员比例约达 15%,这一数字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从整体层面来看,15% 的裁员比例已然可观,若将视角聚焦到销售部门,其受影响程度或许更为惊人。

    针对 “奔驰中国大比例裁员” 的传闻,2 月 27 日,奔驰中国发表声明,坦诚面对当下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及汽车行业的转型机遇,公司一直在积极进行业务调整。业务的整合或削减,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部分员工的工作安排。奔驰中国强调,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秉持坦诚协商、友好负责的态度,为相关员工提供合理合法的跟进方案。同时,公司将进一步运用新的数字化技术,赋能业务运营,提升效率,精简流程,根据业务需求调整岗位设置,与员工共同学习新技能,削减冗余重复岗位。

    据悉,本轮裁员主要波及销售、汽车金融两个体系,涉及的公司主体为梅赛德斯 - 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梅赛德斯 - 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而研发体系暂未受到冲击,这表明奔驰中国此次裁员主要针对业务端,核心研发力量得以保留。在赔偿方面,被裁员工可获得 N+9 的赔偿方案,若未来两个月内未入职新公司,还能额外拿到 3 月和 4 月的工资。一位接近奔驰中国的人士透露,此次裁员为 “普裁”,销售、金融两家公司几乎每个部门都未能幸免。值得注意的是,被裁员工中有很大比例是签订 “无固定期限” 劳动合同的雇员。

    就在 2 月 25 日,奔驰中国刚刚召开员工大会,梅赛德斯 - 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亲自到场主持。而在 2 月 20 日,奔驰发布的 2024 财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为 104 亿欧元,同比下降 28%。奔驰方面将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归结于销量减少,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佳。事实上,近年来国产新能源品牌迅猛发展,无论是普通车型还是豪华车型领域,都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让合资品牌倍感压力。财报会上,康林松称,“为了确保公司的竞争力,我们正在采取措施,使公司更快、更精简、更强大。” 这也意味着,裁员并非仅针对中国市场,而是奔驰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的战略举措之一。

    与日产、上汽、广汽等汽车巨头相比,奔驰 2024 财年净利润的缩减幅度或许相对不算最严重,但对其自身而言,依然是难以承受之重。奔驰中国区此次给出的 N+9 赔偿方案,外加两个月内未就业则补发三四月份工资的举措,展现出了较高的人性化关怀,力度之大在行业内较为罕见。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2025 年堪称国内汽车品牌淘汰赛的关键一年,如同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深入分析奔驰 2024 年的销量数据,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容乐观。2024 年,奔驰集团在中国市场共售出 68.36 万辆新车,尽管中国依旧是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占集团总销量的 29%,但销量同比下滑 7%。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区销量的走低无疑是奔驰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面对销量困境,奔驰试图通过降价促销来吸引中国消费者,然而市场反馈并不理想。与此同时,随着国产品牌的降价潮,奔驰在终端市场不断加大优惠幅度,但在降价未能有效拉动销量后,又因担忧品牌溢价受损而维稳终端价格。如此反复,导致终端市场价格体系混乱,进一步影响了奔驰的盈利状况。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挑战,奔驰中国 CEO 段建军在年初战略发布会上提出,公司将通过 “加减法” 策略优化运营,其中包括合并低效网点、升级门店硬件等渠道革新措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裁员正是奔驰 “瘦身” 提效战略的重要一环,除中国区外,奔驰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将逐步推进裁员计划,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本文旨在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不含任何低俗或不当内容。若文章中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