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据行业媒体报道,奔驰中国于26日约谈部分员工并立即启动裁员,裁员比例约为15%。此次裁员主要涉及销售、汽车金融两个体系,公司主体为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研发体系暂未受影响。

据悉,被裁员工可获得“N+9”的赔偿,若未来两个月未入职新公司,还可拿到3月和4月的工资。一位接近奔驰中国的人士透露,此次裁员系“普裁”,销售、金融两家公司几乎每个部门都参与了,且被裁员工中,大比例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雇员。
2月25日,奔驰中国刚刚开完员工大会,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亲自到场主持。2月20日,梅赛德斯-奔驰发布的2024财年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净利润为10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94亿元),同比下降28%。奔驰方面将业绩下滑主要归因于销量减少,尤其是中国市场。
在财报会上,康林松表示:“为了确保公司的竞争力,我们正在采取措施,使公司更快、更精简、更强大。”裁员是其中一项举措,除了中国区域,奔驰也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进裁员。
据官方公布的最新产能规划,未来三年,奔驰会将产能保持在200万到250万辆的水平。其中,奔驰计划在其大本营德国缩减10万辆的产能。康林松在财报会上强调:“我们不会关闭德国的工厂,而是限制每个工厂的产能至30万辆,并通过自然换代的方式减少员工数量、调整产能。”
尽管奔驰并未透露减员的具体数字,但据外媒《mbpassion》报道,奔驰在全球范围内的裁员规模可能高达2万人,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燃油车相关部门,以及部分管理职能岗位。研发、销售、市场及行政管理等部门也可能受到波及。
此次裁员风波引发了广泛关注。一方面,裁员对员工个人及其家庭带来了直接冲击,尤其是那些拥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汽车行业面临的转型压力。随着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传统燃油车业务受到冲击,企业不得不通过优化人员结构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对于奔驰而言,此次裁员是其应对业绩下滑和行业变革的举措之一。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奔驰需要通过调整产能和人员结构,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确保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然而,裁员也引发了对员工权益保护的讨论。尽管奔驰提供了“N+9”的赔偿和两个月的工资保障,但如何帮助被裁员工顺利过渡、重新就业,仍是企业和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提醒其他企业,在面对行业变革时,应提前规划,平衡好企业利益与员工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奔驰裁员事件,不仅是企业自身调整的体现,也反映了整个汽车行业面临的转型挑战。未来,随着行业变革的加速,类似的调整或许还会发生。如何在变革中找到平衡,是所有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