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梅赛德斯-奔驰中国针对销售和汽车金融两大核心业务的大规模裁员计划,波及范围达到员工总数的15%。这一调整背后,是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8%所带来的沉重业绩压力,进一步凸显了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

根据奔驰集团最新发布的财报数据,2024年其全球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了4.5%,总额降至1456亿欧元。更为严峻的是,息税前利润大幅下滑31%,仅为136亿欧元,净利润也缩水至104亿欧元。在中国这一最大单一市场中,奔驰的销量同比下降了6.7%,达到71.4万辆,同时营收也下降了8.5%,至231.39亿欧元。

深入剖析业绩下滑的原因,奔驰管理层将其归结为“销量减少、净价降低及不利车型组合”的综合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电动车型的销量表现尤为惨淡,暴跌23%至18.5万辆。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电动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揭示了奔驰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乏力。

此次裁员计划主要针对的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涉及销售、金融等多个层级,且被裁员工多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资深员工,他们的工作年限普遍在五年以上。为了缓解裁员带来的冲击,奔驰提供了相对优厚的赔偿方案,包括N+9的补偿,以及未能在两个月内找到新工作的员工可获得额外3-4个月的工资,总计最高可达N+11。

在员工大会上,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明确提出了“更快、更精简、更强大”的转型目标,并将中国区裁员纳入全球降本战略的一部分。根据规划,奔驰计划在2027年前削减50亿欧元的成本,其中2025年需通过裁员2万人来完成50%的降本目标,非生产性岗位成为重点削减对象。此次中国区的调整与德国本土产能缩减10万辆、美国工厂降本25%等措施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联动效应。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快速崛起,奔驰正加速推进本土化战略以应对竞争。财报显示,其上海研发中心已经正式启用,并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间推出多款针对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车型,包括纯电MPV和长轴距CLA等。此外,北京奔驰通过深化本土供应链合作,预计能够降低10%的材料成本。同时,自主研发的无图L2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也即将落地应用。

然而,豪华车市场的格局正在被以理想L9、问界M9为代表的本土新能源车型所重塑。奔驰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迟缓反应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被动局面。

因此,如何平衡短期降本与长期创新的关系,将成为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车企在中国市场实现破局的关键所在。未来,奔驰需要更加敏锐地洞察市场趋势,加快转型步伐,以更加灵活和创新的姿态迎接挑战。#曝奔驰中国裁员 最高赔偿N+1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