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安全九注意
在学车考驾照时,我们都会反复熟记理论知识,也进行了实操练习。但在实际开车中,一些事关安全的细节可能被轻视、忽略。结合个人经历,我认为驾驶小车需要注意九个方面,与新手、老司机们一起共勉。
1.驾车要稳中求进。行稳才能致远。开车首先不能超速。城区往往人口、车辆密集,低速行驶为好。在国道、省道上的村庄、集镇地段,限速一般会由70、60降到40以下。县道、乡道路面较窄,快速现实吗?高速公路限速120,车速本来就快,再快的话,车就有点飘了。弯道上不刹车,想玩漂移吗?夜晚视线差、雨天路湿滑、起伏陡坡多……诸如此类情况,都要根据个人操控能力相应地调减速度。欲速则不达。速度慢点,虽然多花了时间,但所换来的是旅途顺利、平安到达。
2.打灯要物尽其用。转向灯能让现场各方保持信息对称,作用特别大,要不厌其烦地使用。但凡变道、转弯、超车,一律开启转向灯,而且要提前打开,提示后面的车子减速并保持合理车距,也向前方的车辆、行人传递了信息。普通道路上,在30米之外就可以打开转向灯;高速上则更要提前点,因为后面的车子刹车距离较长,而且后面的驾车人可能反应延迟。
3.鸣笛要适得其所。城区一般禁止鸣笛,其他地方可以视情况使用。遇到急转弯、陡坡等有遮挡视线的路段,除了放慢速度,还要提前打喇叭,让对面潜在的车子、行人获知来车情况,及时减速、避让。
4.会车要换位思考。会车必须控制好速度,特别是当道路不够宽时,要主动降速,缓慢前行,而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对方会减速或要求对方先减速。车灯是黑夜里的“眼睛”。到了夜晚,会车更须谨慎,如果开着远光灯,应该在距离至少50米之外切换成近光灯,以免造成对方视觉盲区。假使对方没有切换,可以交替使用远近光灯来提示对方。如有路灯或视线通透,只开近光灯。谁都讨厌被亮灯晃眼,所以能用近光灯就绝不打开远光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通行要居安思危。对于出现落石、沙堆或其他不明物体的路段,务必小心绕开,不可径直前行。如果路面塌陷、路基松软、坑洼积水或有其他不安全隐患,最好先下车“实地调研”,查明路况,不能侥幸冒险、强行通过。
6.遇灯要顺其自然。红绿灯可以保障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有序通行。即将通过前方的路口时,适当减速行驶,够时间就通过,不够时间就停下来等候,不必焦虑、紧张,更不能自负地硬闯黄灯,宁等一分钟,不抢三秒钟。通过时还要“东张西望”,确保过路行人的安全。
7.跟车要察言观色。注意观察前车行驶状态的变化,如果亮起刹车灯或连续打喇叭,说明前方有情况,应立即刹车减速,保持足够车距,防止追尾碰撞。在前方视线良好、道路平直宽阔的情况下,如有必要,可以超车。
8.停车要因地制宜。需要临时停车时,尽量靠边或者选择一个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的地方停车,不可任性妄为。选好选对位置再停,不合适就不勉强。下车前拉好手刹,开门注意后方来车,必要时打开双闪。
9.检查要未雨绸缪。磨刀不误砍柴工。车子启动前,注意查看汽油表、冷却液、玻璃水等是否够用;出远门时检查轮胎、制动、刹车灯是否正常,后座乘车人是否系好了安全带,做到有备无患,防范于未然。
以上细节是程序性、书本式的要领、技巧,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也不难,关键是要敬畏规则、付诸行动,并且坚持下去,真正养成习惯、形成自觉。一句话,平稳驾驶,永远在路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