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引入

想象一下,你正满心欢喜地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本想享受风驰电掣的畅快,可车子却突然像个闹脾气的孩子,发动机开始剧烈抖动,动力也明显不足,油耗更是蹭蹭往上涨,这一趟出行的好心情瞬间被破坏殆尽。又或者,你平时上下班通勤,突然发现原本轻盈的驾驶手感变得沉重,刹车时也没有了以往的干脆利落,还伴随着奇怪的噪音,这些情况是不是让人头疼不已?其实,这些汽车故障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汽车保养。
汽车保养就如同给爱车注入活力的魔法,它能让汽车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延长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能保障我们的行车安全。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汽车保养到底一般都做些什么项目 ,让你的爱车始终保持巅峰状态,带你无忧出行。
基础保养项目

机油与机油滤芯更换
机油,堪称发动机的 “血液”,对发动机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肩负着润滑、冷却、清洁、密封和防腐蚀等多项重任。发动机内众多金属部件在高速运转时,相互摩擦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和磨损,机油就如同神奇的润滑剂,在这些部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极大地减少了摩擦,确保发动机转动顺畅,有效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机油还能像勤劳的清洁工,将发动机内部产生的积碳和杂质溶解带走,保持发动机内部的清洁。
机油滤芯则如同忠诚的卫士,主要作用是过滤机油中的杂质和沉淀物,防止这些有害杂质进入发动机内部,对发动机造成磨损或损坏,进而提高润滑油的品质,降低发动机的磨损,间接降低燃油消耗。
机油的更换周期会因机油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机油类型主要有矿物油、半合成油和全合成油。矿物油是最早的机油类型,主要由石油提炼而成,它的性能相对较差,但价格亲民,更换周期通常在 3000 - 5000 公里或者 3 个月至 6 个月之间;半合成油是由矿物油和合成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性能优于矿物油,更换周期一般在 5000 - 8000 公里或者 6 个月至 1 年之间;全合成油是由高分子材料合成,性能最为出色,能适应高速、高温、高负荷的工况,价格相对较高,更换周期通常为 10000 - 15000 公里或者 1 年至 1 年半之间 。当然,这些更换周期只是大致参考,实际更换时间还需结合车辆的使用情况、驾驶环境以及汽车制造商的建议来确定。
在更换机油时,机油滤芯也需要一并更换。因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机油滤芯的过滤效果会逐渐下降,无法有效过滤杂质,继续使用可能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空气滤芯更换
空气滤芯是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杂质和灰尘,保证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清洁,为发动机提供纯净的 “呼吸”。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吸入大量的空气,如果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物等杂质直接进入发动机,会加剧发动机内部零件的磨损,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空气滤芯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主要是通过滤芯对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行过滤。滤芯通常由多层材料制成,如棉布、活性炭、HEPA 滤纸等,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捕捉和吸附空气中的微粒物质。当空气通过滤芯时,空气中的微粒物质被滤芯吸附,而清洁的空气则顺利通过滤芯进入发动机。
至于空气滤芯的更换时机,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车辆经常在灰尘较大、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行驶,如建筑工地附近、沙漠地区等,空气滤芯就更容易受到污染,更换周期应相应缩短,可能每 5000 公里至 8000 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而对于大多数在城市道路正常行驶的车辆,空气滤芯的更换周期通常在 10000 公里至 20000 公里之间。此外,一些高性能的车辆或者涡轮增压发动机,由于对进气质量的要求更高,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更换空气滤芯。
如果空气滤芯长时间未更换,积累的灰尘和杂质会堵塞滤芯,导致进气不畅。这会使得发动机进气量不足,燃烧不充分,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车辆可能会出现加速无力、油耗增加等问题。同时,进气不畅还会导致发动机内部积碳增多,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所以,定期检查和更换空气滤芯是保持发动机良好性能的重要举措。
关键系统保养项目

刹车系统保养
刹车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刹车系统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对刹车系统进行定期保养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
刹车片和刹车盘是刹车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们在车辆制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最容易磨损的部件。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刹车片会逐渐变薄,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及时更换。一般来说,新的刹车片厚度大约在 1.5 厘米左右,当磨损到只剩下 0.5 厘米时,就应该考虑更换了。判断刹车片是否需要更换,除了看厚度,还可以通过听声音来判断。如果在刹车时听到尖锐的金属摩擦声,这很可能是刹车片磨损严重,已经触碰到刹车盘上的报警片,此时必须立即更换刹车片,否则会严重影响刹车效果,甚至导致刹车失灵。另外,现在很多车辆都配备了刹车警示灯,当刹车片磨损到一定程度时,警示灯会自动亮起,提醒车主及时检查和更换刹车片。
刹车盘的磨损同样不容忽视。正常情况下,刹车盘的磨损相对较为均匀,但如果出现异常磨损,如表面出现明显的沟槽、划痕或变形等情况,就需要及时检查和处理。一般来说,刹车盘的更换周期比刹车片要长一些,通常在行驶 8 万公里至 10 万公里左右。不过,具体的更换周期还会受到驾驶习惯、行驶路况等因素的影响。比如,经常在山区道路行驶,频繁刹车,刹车盘的磨损就会加快;而在城市道路行驶,交通状况相对较好,刹车盘的磨损就会相对较慢。
制动液,作为传递刹车力的介质,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刹车系统的工作效率。制动液具有吸水性,长时间使用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制动液的沸点降低,性能下降。当制动液的含水量达到 3% 时,就需要立即更换。如果制动液含水量过高,在刹车过程中,由于制动液温度升高,水分会汽化产生气泡,这些气泡会削弱制动液的压力传递,导致制动力下降,制动距离延长,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刹车失灵。所以,定期更换制动液是确保刹车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措施。一般建议每 2 年或 4 万公里左右更换一次制动液,具体更换周期还需参考车辆使用手册。
轮胎保养

轮胎,作为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不仅承载着汽车的全部重量,还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做好轮胎保养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和延长轮胎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轮胎磨损情况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在日常检查中,首先要查看轮胎的花纹深度。轮胎花纹不仅能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还能起到排水、散热的作用。随着轮胎的使用,花纹会逐渐磨损。一般来说,当轮胎花纹深度磨损到 1.6 毫米时,就达到了磨损极限,此时轮胎的抓地力和排水性能会大幅下降,在雨天行驶时,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更换轮胎。我们可以使用专业的胎纹深度计来测量花纹深度,也可以采用简单的硬币测试法:将一元硬币插入轮胎花纹中,如果能看到硬币上的数字,说明花纹深度已经很浅,需要尽快更换轮胎。
除了花纹深度,还要检查轮胎表面是否有老化裂纹、鼓包、划伤等异常情况。轮胎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高温、紫外线、臭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轮胎橡胶会逐渐变硬、变脆,出现裂纹。如果发现轮胎表面有较多的老化裂纹,即使轮胎的花纹深度还未达到磨损极限,也建议更换轮胎,因为老化的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爆胎事故。轮胎鼓包通常是由于轮胎受到外力撞击,导致内部的帘线断裂,气压使橡胶向外鼓起形成的。一旦发现轮胎有鼓包现象,应立即更换轮胎,否则在高速行驶时,鼓包处很容易破裂,引发爆胎。
轮胎换位也是轮胎保养的重要环节。由于车辆的重量分布、行驶路况以及驾驶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轮胎的磨损往往是不均匀的。比如,前驱车辆的前轮胎通常比后轮胎磨损得更快,因为前轮既要负责驱动,又要负责转向,承受的压力更大。通过定期进行轮胎换位,可以使轮胎的磨损更加均匀,延长轮胎的整体使用寿命。
一般建议每行驶 8000 公里至 10000 公里进行一次轮胎换位。常见的轮胎换位方法有前后交叉换位法、前后同侧换位法和循环换位法。前后交叉换位法适用于大多数前驱和后驱车辆,即将左前轮胎与右后轮胎交换位置,右前轮胎与左后轮胎交换位置;前后同侧换位法操作相对简单,即左前轮胎与左后轮胎交换位置,右前轮胎与右后轮胎交换位置;循环换位法可以更全面地平衡轮胎的磨损,将四个轮胎依次向前移动一个位置,例如左前轮胎移到左后位置,左后轮胎移到右后位置,右后轮胎移到右前位置,右前轮胎移到左前位置。
定期检查轮胎气压也不容忽视。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车辆的行驶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气压过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轮胎中间部分磨损加剧,同时还会使轮胎的刚性增大,减震效果变差,乘坐舒适性降低,在遇到障碍物时,轮胎更容易受到冲击而损坏;气压过低,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轮胎两侧磨损加剧,行驶阻力增大,油耗增加,而且气压过低还会导致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发热加剧,容易引发爆胎事故。所以,我们要定期使用胎压计检查轮胎气压,确保其符合车辆制造商规定的标准气压值。一般来说,车辆的标准气压值会标注在车辆使用手册、驾驶员侧车门边框或油箱盖上。
其他重要保养项目

火花塞更换
火花塞,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就像是发动机的 “点火使者”。当发动机的活塞将混合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时,火花塞便会释放出高压电火花,瞬间点燃混合气体,产生强大的爆发力,推动活塞运动,从而使发动机持续运转。可以说,没有火花塞的精准点火,发动机就如同失去了动力源泉,无法正常工作。
火花塞的材质多种多样,不同材质的火花塞在性能、使用寿命和更换周期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火花塞材质主要有镍合金、铂金、铱金和双铱金。镍合金火花塞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价格相对较为亲民,但其点火性能和耐用性相对较弱,一般更换周期在 2 万公里左右。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镍合金火花塞的电极容易被磨损,点火间隙会逐渐变大,导致火花能量减弱,点火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使车辆出现加速无力、油耗增加等问题。
铂金火花塞的性能则优于镍合金火花塞,其电极采用了铂金材质,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点火性能更加稳定,使用寿命也更长,更换周期通常在 6 万公里左右。
铱金火花塞的性能更为出色,铱金的熔点高、硬度大,使得火花塞的电极更加精细,能够产生更集中、更强大的电火花,点火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铱金火花塞的耐磨损性能也很强,更换周期可达 8 万公里甚至更长。
双铱金火花塞则是火花塞中的佼佼者,它的中心电极和侧电极都采用了铱金材质,不仅具备更高的点火能量和更稳定的点火性能,还能有效减少积碳的产生,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使发动机的动力更强劲,油耗更低,其更换周期一般在 10 万公里以上。
选择合适材质的火花塞对于车辆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车辆经常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行驶,频繁启停,对火花塞的点火性能要求较高,建议选择铂金或铱金火花塞,以保证发动机的顺畅运行,减少油耗;而对于追求高性能和长使用寿命的车主来说,双铱金火花塞无疑是最佳选择。当然,在更换火花塞时,还需根据车辆的具体型号和发动机的要求,选择适配的火花塞,以确保其能够发挥出最佳性能。
变速箱油更换
变速箱油

,堪称变速箱的 “生命之源”,对变速箱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承担着润滑、冷却、清洁和传递动力等多重任务。在变速箱内部,众多齿轮和零部件在高速运转时,相互之间会产生剧烈的摩擦,变速箱油就像一层坚韧的保护膜,能够有效减少这些部件之间的摩擦,降低磨损,延长变速箱的使用寿命。同时,变速箱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变速箱油能够及时将这些热量带走,防止变速箱因过热而损坏,确保其始终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此外,变速箱油还能像勤劳的清洁工一样,将变速箱内部产生的金属碎屑和杂质等污染物清洗掉,保持变速箱内部的清洁,避免这些杂质对变速箱造成损害,影响其正常工作。
变速箱油的更换周期会因变速箱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手动变速箱,由于其结构相对简单,操作主要依赖于驾驶员的手动换挡,变速箱油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稳定,一般建议每 6 万公里至 10 万公里更换一次变速箱油。在更换手动变速箱油时,常见的方法是重力换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车辆停放在平坦的地面上,拉起手刹,启动发动机,让变速箱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然后关闭发动机;接着找到变速箱底部的放油螺栓,使用合适的工具拧下放油螺栓,让旧的变速箱油自然流出,直到不再有油液流出为止;在放油的过程中,可以顺便检查一下放油螺栓上是否有金属碎屑等杂质,这些杂质可能暗示着变速箱内部存在某些问题;放完油后,将放油螺栓拧紧,然后使用专用的加油工具,从变速箱的加油口加入适量的新变速箱油,加油量一般可参考车辆使用手册上的规定。
自动变速箱,其内部结构更为复杂,包含了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片等众多精密部件,而且换挡过程是由液压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完成的,对变速箱油的要求更高。一般来说,自动变速箱油的更换周期相对较短,大约在每 4 万公里至 6 万公里更换一次。当然,具体的更换周期还会受到车辆的使用频率、驾驶习惯以及行驶路况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如果车辆经常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中行驶,频繁换挡,变速箱油的工作强度会增大,更换周期就需要适当缩短;而如果车辆主要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换挡相对较少,变速箱油的更换周期则可以适当延长。
在更换自动变速箱油时,除了重力换油法,还有一种更为先进的方法 —— 循环机换油法。循环机换油法是利用专业的循环机设备,将新的变速箱油和旧的变速箱油进行循环交换。在换油过程中,循环机通过连接变速箱的油道,将新油逐渐注入变速箱,同时将旧油等量地抽出,使变速箱内部的油液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液位。这种方法能够更彻底地更换变速箱油,有效清除变速箱内部的杂质和污垢,提高换油效果,使变速箱的工作更加顺畅。
然而,循环机换油法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消耗更多的新变速箱油,而且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对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选择更换方法时,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决定。如果车辆的行驶里程较长,变速箱油污染较为严重,或者希望能够更彻底地更换变速箱油,以提升变速箱的性能和寿命,那么循环机换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如果车辆的行驶里程较短,变速箱油的状态相对较好,或者注重成本控制,那么重力换油法也能够满足基本的换油需求。
防冻液、空调滤芯等更换

防冻液,又被称为冷却液,在汽车的冷却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就像是汽车发动机的 “体温调节器”,主要具有防结冰、防沸腾和防腐蚀等多重功效。在寒冷的冬季,当外界气温低于 0℃时,如果汽车冷却系统中使用的是普通水,水会结冰膨胀,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缸体、散热器等部件因承受过大的压力而破裂。而防冻液中含有乙二醇等防冻剂,能够降低水的冰点,使冷却系统在低温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有效防止了冷却系统的部件被冻坏。在炎热的夏季,汽车发动机在高负荷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会迅速升高。
如果冷却液的沸点过低,就容易沸腾,导致冷却系统失效,发动机过热。防冻液的沸点通常比水高,一般在 106℃至 110℃之间,甚至有些高性能的防冻液沸点可达 120℃以上,这使得它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液态,持续为发动机散热,防止发动机因过热而损坏。此外,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包含了多种金属部件,如铸铁、铝合金等,这些金属在与水和空气接触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腐蚀。防冻液中添加了多种缓蚀剂和防腐剂,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抑制金属的腐蚀,延长冷却系统部件的使用寿命。
防冻液的更换周期一般为 2 年或 4 万公里左右,具体更换时间还需参考车辆使用手册。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车辆,其对防冻液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车辆可能需要使用特定配方的防冻液,以确保其与车辆的冷却系统完美匹配。在更换防冻液时,首先要将车辆停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等待发动机冷却后,打开水箱盖,缓慢拧下水箱底部的放水螺栓,将旧的防冻液排放干净。排放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防冻液溅到皮肤上和眼睛里,因为防冻液具有一定的毒性。
放完旧防冻液后,可以使用清水对冷却系统进行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旧防冻液。冲洗完成后,拧紧放水螺栓,加入适量的新防冻液。添加防冻液时,要注意不要超过最高液位标记,一般保持在液位标记的中间位置即可。添加完成后,启动发动机,让其运转一段时间,观察冷却液的液位是否下降,如果液位下降,需要及时补充防冻液,确保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
空调滤芯,是汽车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就像是车内空气的 “净化器”,主要作用是过滤进入车内的空气,去除空气中的灰尘、花粉、颗粒物、异味、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为车内乘客提供清新、健康的空气环境。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外界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会随着空气进入汽车空调系统,如果没有空调滤芯的过滤,这些污染物就会直接进入车内,不仅会影响车内空气质量,还可能会对乘客的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对于那些患有呼吸道疾病、过敏体质的人群,影响更为明显。例如,在花粉季节,空气中的花粉含量较高,如果没有空调滤芯的过滤,花粉就会进入车内,引发过敏反应,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在雾霾天气中,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较多,这些污染物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而空调滤芯能够有效过滤这些污染物,减少对乘客健康的影响。
空调滤芯的更换时机主要取决于车辆的使用环境和行驶里程。一般来说,如果车辆经常在城市道路行驶,空气中的污染物相对较多,建议每 1 万公里至 2 万公里更换一次空调滤芯;如果车辆经常在灰尘较大的环境中行驶,如建筑工地附近、沙漠地区等,或者在花粉季节、雾霾天气频繁的地区行驶,更换周期应适当缩短,可能每 5000 公里至 1 万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
此外,当车主发现车内空调出风量明显减少、吹出的风有异味、空调制冷或制热效果变差等情况时,也可能是空调滤芯已经堵塞或脏污,需要及时更换。更换空调滤芯的操作相对简单,一般车辆的空调滤芯位于副驾驶手套箱后方或发动机舱内。首先,打开手套箱或发动机舱盖,找到空调滤芯的安装位置,然后按照车辆使用手册上的步骤,取出旧的空调滤芯,将新的空调滤芯按照正确的方向安装好即可。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损坏空调滤芯和相关部件,确保空调滤芯安装牢固,密封良好,以保证其过滤效果。
总结与建议

汽车保养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涵盖了基础保养项目、关键系统保养项目以及其他重要保养项目。从机油、空气滤芯、火花塞等零部件的更换,到刹车系统、轮胎等关键系统的维护,每一个项目都对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按时保养对于车辆的性能和寿命而言,就如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人的身体一样重要。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芯,能让发动机始终保持良好的润滑和清洁状态,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及时更换空气滤芯,能保证发动机吸入充足、清洁的空气,提高燃烧效率,提升动力性能,降低油耗;保养刹车系统,关乎着行车安全,能确保在关键时刻刹车灵敏可靠;注重轮胎保养,不仅能延长轮胎使用寿命,还能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作为车主,在日常使用中,要养成定期检查车辆的好习惯。每天开车前,简单检查一下轮胎的外观,看看是否有鼓包、划伤等异常情况,同时检查一下轮胎气压是否正常;每次加油时,顺便检查一下机油液位和冷却液液位,确保它们在正常范围内;定期打开引擎盖,检查发动机表面是否有漏油等异常情况。此外,要严格按照车辆使用手册上的建议,定期将车辆送到专业的维修保养店进行全面保养。不要因为怕麻烦或者节省费用而忽视保养,否则一旦车辆出现大的故障,不仅维修成本高昂,还可能危及行车安全。
汽车保养是对爱车的精心呵护,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负责。希望各位车主都能重视汽车保养,让爱车始终保持最佳状态,陪伴你安全、舒适地行驶在每一段旅程中。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