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上汽集团暴跌126亿!裁员上万人,为了生存“跪着做人”背后原因

    头像头像
    02-20

    上汽集团,这个曾经在中国汽车市场风光无限的“巨头”,如今却陷入了空前的危机。销售目标下滑150万辆,暴跌126亿,连年沉溺于过去的荣耀中,如今不得不承认,“时势变了”。

    为了生存,它开始了断尾求生的自我解救。裁员上万人,出售工厂,甚至在2024年10月,刚上任的新总裁贾健旭无奈地向员工低头,喊出了“跪着做人”的宣言。上汽,已经没有任何自信可以维持高高在上的姿态了。

    曾经,依靠合资战略,尤其是与大众、通用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市场根基。别克GL8、大众朗逸、五菱宏光,这些“国民神车”曾经让上汽笑傲江湖。


    但时代变了,消费者的需求在变,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席卷而来,传统车企像上汽一样一度只能抱怨“外资品牌转型慢”,却没能及时抓住新能源的机遇。等到他们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市场早已被比亚迪、华为等新兴力量抢占了先机。

    上汽在2017年开始布局电动化,投入3000亿,但效果却始终不见成效。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才仅为25%,远远落后于比亚迪的70%。一度稳居市场龙头的五菱系列,市场份额也急剧缩水,通用、大众等外资品牌的电动化进程相对滞后,最终上汽在与比亚迪、华为等对手的较量中处于尴尬的下风。


    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被逼无奈”,让新任总裁贾健旭喊出了“跪着做人”四个字。外界有声音认为这是一种放低姿态的表现,但它背后的痛苦与无奈,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原本那个坚定“灵魂论”的上汽,如今选择与华为展开合作。

    与其说是为了学习新技术,不如说是上汽迫于市场压力所作的无奈妥协。为了生存,它不得不放下过往的坚持,学会在这场变革中找到新的立足点。贾健旭并非没有清醒认识,外界对此“灵魂论”的争议与批评早已铺天盖地,但这份妥协,也能看作是上汽向未来宣战的决心。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看似解决了技术瓶颈,然而实际结果并不理想。虽然合作带来了“智选车”模式,但推出的“智己”品牌销量和口碑却不如华为旗下的问界、阿维塔等品牌。这一切的现实考量,正是上汽仍然在新能源领域寻求突破,却始终未能跳出过去的“固步自封”桎梏的证据。

    在这场车企的“内卷”中,上汽显然错失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先机。一个曾经的“行业一哥”,现在为了求生几乎已经失去了自信。面对不断变动的市场,依赖过去辉煌的企业模型早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竞争需求。无论是外部的激烈竞争,还是内部的效率低下,都在无形中压缩了上汽的生存空间。


    这场转型大戏,注定是跌宕起伏的。无论是贾健旭的“跪着做人”,还是与华为的合作,都无法立刻帮助上汽突破当前的困境。上汽需要的,不仅仅是战略上的调整,更是彻底的自我重塑。从产品研发到市场策略,再到企业文化,只有彻底的变革,才能够让这个曾经的汽车巨头重新焕发生机。

    过去的辉煌可能已经成为历史,但只有正视现实,深刻反思并在每个细节上做出改变,才能为上汽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未来的上汽,将如何从这场转型危机中走出来,仍然是个未知数。但无论如何,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甚至是崎岖的。

    .万次阅读
    13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13评论
    6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