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上汽集团发布了2025年1月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上汽集团在这一个月内以整车批发26.4万辆、终端交付35.3万辆的业绩,实现同比增长7.9%,再度领跑国内汽车市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终端交付占比突破了58.3%,新能源车交付8.7万辆,稳居行业前列,而海外市场也以9万辆的交付量延续了其增长的态势。

站在 2025 年的新起点,上汽集团凭借 1 月的出色成绩,成功吸引了行业内外的目光。当下,如何保持发展的强劲势头,成为上汽集团的重要课题。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上汽集团有着明确的战略布局和高效的执行方案。
上汽乘用车(荣威、MG)、国际公司、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五大主体协同共进,实现决策的无缝对接。在研发层面,智己、飞凡被纳入创新研发总院统一管理,这种创新管理模式,构建起了 “中央厨房” 式的研发体系。该体系的核心在于,通过平台化开发打造 “大单品”。以 VMC 智能底盘为例,它将线控转向、四轮驱动等技术进行模块化组合,具备极强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能快速应用于不同车型,不仅降低了 30% 的研发成本,还让迭代速度提升了 50%,有力地推动了产品更新换代,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技术研发方面,上汽集团十年1500亿元的研发投入,正在进入收获期:“七大技术底座”升级至2.0版本,其中三大突破尤为关键:智能驾驶L3级准入试点与L4级Robotaxi双线并进,2026年量产的L3解决方案将率先搭载于智己L5;银河全栈3.0控制器数量减半、线束缩短30%、OTA效率提升300%,这套“中央集中式+区域控制”架构将于2025年全面上车;固态电池400Wh/kg能量密度、820Wh/L体积密度、40%成本降幅的技术指标,有望在2026年率先应用于高端车型。
在未来,上汽集团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新业务拓展,并与国际领先企业紧密合作。值得注意的是,上汽与大众的协议已延长至2040年,这一长期合作将为双方带来更多合作契机,为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放眼海外市场,上汽集团也有着清晰的规划。未来几年,上汽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布局,巩固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通过推出契合当地政策与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确保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上汽集团表示,将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中国汽车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上汽集团 2025 年 1 月的 “开门红”,充分彰显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强大竞争力。展望未来,随着一系列战略举措落地和技术创新推进,上汽集团必将在全球汽车市场续写辉煌篇章。回顾过去的成绩,展望未来的蓝图,上汽集团的发展令人满怀期待。
各位读者朋友,对于上汽集团的这些成就和未来规划,您有什么独到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一起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