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4日,随着上汽集团1月产销快报的发布,中国汽车工业界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这家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的行业巨头身上。上汽集团以整车批发26.4万辆、终端交付35.3万辆的成绩,实现了7.9%的同比增长率。这不仅凸显了上汽持续领先的市场地位,更反映了其强劲的市场需求和强大的消费者信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汽自主品牌终端交付量占比达到了58.3%,这说明消费者对上汽自主品牌的信任度增加,产品力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得到客观认可。新能源汽车领域中,上汽交付量达到8.7万辆,占据了行业领先位置。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新能源市场的繁荣,也证明了上汽集团在产品力和市场布局方面的优势。

在自主品牌领域,“大乘用车板块”的整合迈出关键一步:上汽乘用车(荣威、MG)、国际公司、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五大主体实现决策协同,研发层面更将智己、飞凡纳入创新研发总院统一管理。这种“中央厨房”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平台化开发打造“大单品”——以VMC智能底盘为例,通过线控转向、四轮驱动等技术的模块化组合,可在不同车型上快速衍生,使研发成本降低30%,迭代速度提升50%。
海外市场同样是上汽集团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月份海外市场交付量达到9万辆,持续保持了增长的态势。通过与全球众多市场的深度融合,上汽集团的国际化道路愈发清晰,并为其带来了稳定的外部动力。

上汽集团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24-2027年)”正在悄然发力。未来的2026年,集团预计将搭载L3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这代表着上汽集团的自动驾驶技术在生产车型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研发一直被成为工业企业的命脉,而上汽集团过去十年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500亿元。为了在技术革新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七大技术底座”升级版本2.0的推出显示了上汽的雄心。固态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集团提出的400Wh/kg的能量密度与820Wh/L的体积密度指标,以及40%的成本降幅目标,无疑将为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成本控制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这些数字,这些改革措施,这些战略规划,不仅体现了上汽集团对于未来汽车市场的充分预判,也反映了该集团持续推动自身产业升级的决心与行动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上汽集团已做好准备,抓住每一个增长的机会。
读者们,你们是否对上汽集团在2025年的表现感到惊喜?其产品布局与技术创新是否符合你们对未来汽车的期待?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观点与展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