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 2024 财年第三季度(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财务报告显示,经营状况呈现复杂态势。九个月累计营业利润达 1.14万亿日元(542亿人民币),营业利润率 7.0% 。
● 摩托车业务表现亮眼,全球销量超 1550 万辆,主要得益于印度、巴西等市场需求强劲及越南经济复苏,推动销售额增长 15.4%,营业利润增长 21.9% 。
● 汽车业务受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影响,销量减少 29.7 万辆,但北美市场销量有所上升。汽车业务销售额增长 2.5%,营业利润却下降 12.6%。
◎ 财务服务业务表现较为稳定,销售额增长5.8%,营业利润增长19.6%,动力产品及其他业务出现亏损,但总体来看,摩托车业务的盈利弥补了其他板块的不足。
对于 2025 财年,维持营业利润 1.42 万亿日元(675.7亿人民币)、净利润 9500 亿日元(452亿人民币)的预测,同时对摩托车和汽车业务的销量预期进行了调整 。
具体的业务板块分析如下:
● 摩托车业务的表现最为亮眼。
该业务在全球市场的销量达到1550.8万台,同比增长11.1%。贡献营业利润21.9%增长。在亚洲新兴市场,销量显著增长。
尤其是在印度市场,摩托车销量增长了22.6%,体现了本田在该地区稳固的市场地位及适应性。
摩托车业务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5.4%,印度、巴西和越南等新兴市场对整体业绩贡献突出。
◎ 印度市场是本田摩托车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销售额达到413.8万辆,同比增长22.6%。
◎ 越南市场也表现不俗,销量177.4万同比增长12.6%。
本田通过调整产品线,推出符合本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本地化产品策略(如低价通勤车型)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借助越南经济复苏扩大销售网络。这一业务弥补了汽车板块的颓势,更成为本田全球化布局中抗风险能力最强的板块,印证了新兴市场对两轮交通工具的刚性需求。
● 汽车业务的表现较为低迷。
全球销量为281.7万辆,同比下降9.5%,销量下降了29.7万。
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减少尤为明显,这导致了该业务板块营业利润下降12.6%,至4026亿日元。
◎ 本田汽车业务在中国市场销量锐减,主因新能源转型迟缓。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凭借电池技术、智能座舱及价格优势抢占市场,而本田在华新能源车占比不足5%,传统燃油车受政策挤压明显,日系车企在电动化研发投入、供应链本地化方面的战略滞后,亟需重构产品矩阵与渠道策略。
◎ 本田北美汽车销量逆势增长,主攻CR-V、雅阁等经典车型的混动版本,通过经销商网络优势维持燃油车份额,北美市场利润率受通胀和供应链成本上升挤压,未来需平衡燃油车收益与电动化投入的长期博弈。
● 欧洲市场动力产品(发电机、割草机等)销量下滑1.3%,这个业务对经济周期的高度敏感性。随着欧洲能源转型政策推进,燃油动力工具需求将持续萎缩,需加快电动化产品迭代。
在摩托车市场,本田的全球市场竞争力依然强劲,尤其是在印度和东南亚等市场。尽管本土品牌和其他国际品牌在这些地区表现不俗,但本田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创新车型并调整市场策略,保持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新推出的电动摩托车ACTIVA e系列便是本田在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进行市场适应的典型例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