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连续亏损5年,北汽蓝谷更名为北汽极狐

    金融界头像金融界头像
    金融界02-17

    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月14日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北汽极狐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同步调整为“BAIC ARCFOX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此次更名是北汽蓝谷自2018年借壳上市以来的重大战略调整,标志着其向品牌整合与市场聚焦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公告,更名旨在“进一步聚焦新能源汽车主业,强化品牌辨识度与影响力”。北汽蓝谷旗下拥有极狐、BEIJING和享界三大品牌,其中极狐作为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近年来销量增长显著。2024年,极狐品牌销量达81017辆,同比增长170%,占公司总销量的71.15%,成为主要增长引擎。然而,尽管销量提升,北汽蓝谷仍深陷亏损泥潭: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65亿至69.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69亿至73.5亿元,自2020年以来的连续五年亏损,累计亏损超200亿元。若以2024年11.38万辆的销量计算,每卖出一辆车平均亏损约5.7万元,折射出规模效应未显、成本压力高企的困境。

    亏损背后是多重挑战的叠加。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白热化,利润空间受挤压;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加码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例如投入55.32亿元用于与华为合作的享界车型研发,并开发基于BE22平台的极狐MPV车型。此外,北汽蓝谷近期调整募投项目,终止部分纯电车型开发,转向增程式车型。例如,原计划开发的纯电轿车N61项目中一款车型被终止,转而优先开发N62 SUV的增程版本,以应对插混及增程市场快速扩容的趋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5年增程和插混车型将占据新能源市场近50%份额,北汽蓝谷此举被视作顺应行业风向的务实选择。

    更名背后亦隐含品牌战略的重构。此前,“北汽蓝谷”作为上市公司名称与核心品牌“极狐”存在认知割裂,消费者对“蓝谷”这一企业总部代称较为陌生。通过将子品牌“极狐”升格为公司主体名称,北汽蓝谷试图强化市场对高端品牌的认知,效仿赛力斯更名后借力华为合作的路径。此外,公司近期获得11家战略投资者81.5亿元增资,叠加北京汽车的20亿元注资,超百亿资金或为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提供支撑。

    然而,品牌重塑与扭亏为盈仍面临严峻考验。尽管极狐通过降价策略(如阿尔法S5终端价下探至11.98万元)刺激销量,但其8.1万辆的年销量与传统车企高端品牌及新势力相比差距明显——理想、鸿蒙智行2024年销量分别超50万和44.5万辆,而极狐定位的高端市场还需直面特斯拉、蔚来等品牌的竞争。与此同时,与华为合作的享界品牌首款车型S9虽在4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轿车市场表现不俗,但增程版尚未上市,市场潜力有待验证。

    此次更名不仅是北汽蓝谷战略升级的起点,更是其能否在行业“淘汰赛”中存活的关键一役。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品牌名称的变更或可提升曝光度,但唯有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与精准市场定位构建核心竞争力,方能在新能源浪潮中破局。

    本文源自金融界汽车

    次阅读
    6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6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