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能源电车普遍不配备备胎,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减轻重量以提升续航
- 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对重量极为敏感。备胎(含工具)通常重15-20公斤,移除后有助于降低整车重量,间接提升电池续航能力。虽然单个备胎的重量看似不大,但厂商会尽可能优化每一处细节以平衡能效。
2. 电池布局占用空间
- 电动车的底盘通常被大容量电池组占据,传统燃油车存放备胎的位置(如后备箱下方或车底)可能被电池或电机挤占。设计上更倾向于将有限空间留给电池或储物用途。
3. 轮胎技术的进步
- 防爆胎(Run-Flat Tire):许多新能源车采用防爆胎,在漏气后仍能以80 km/h的速度行驶约80公里,足够到达维修点。
- 自修复轮胎:部分车型配备内部涂层,可自动密封小孔洞,减少漏气风险。
- 补胎工具替代:提供便携充气泵和补胎液,临时修补后继续行驶。
4. 道路救援服务的完善
- 新能源车企(如特斯拉、蔚来)常提供免费或便捷的道路救援服务,爆胎时可快速获得拖车或上门维修,降低车主自主换胎的需求。
5. 成本与环保考量
- 省去备胎可降低生产成本(备胎、固定支架、工具等),同时减少资源消耗,符合新能源车的环保理念。
6. 用户习惯与便利性
- 多数车主缺乏换胎技能,备胎使用率低。厂商更倾向于提供“无感解决方案”(如救援或防爆胎),提升用户体验。
潜在缺点与用户对策
- 依赖救援的局限性:偏远地区或紧急情况下,救援可能延迟。建议车主熟悉补胎工具使用,或选配防爆胎。
- 补胎液的限制:对较大破损无效,且可能损坏胎压传感器。需定期检查工具状态。

总结
新能源车取消备胎是多重因素权衡的结果,核心在于技术升级(轮胎、救援)与设计优化(空间、重量)。对于用户而言,了解车辆配置并掌握应急工具的使用方法,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作者:杨春海 来源公众号:拾叁日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