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谁才是国产自动驾驶第一梯队?2025年终极盘点来了!



    导语:当全球车企还在为L3级自动驾驶落地挠头时,中国玩家已悄然完成高阶智驾的「无图突围」。2025年开年之际,我们通过六大核心指标(技术架构、城市NOA覆盖率、接管率、量产规模、专利储备、战略生态),为你揭开国产自动驾驶的真正王者之争。

    一、第一梯队「五虎将」:改写游戏规则的新秩序

    1. 鸿蒙智行ADS 3.0:把「老司机」装进芯片

    核心突破:全球首个实现「激光雷达+纯视觉」双冗余架构,苏州路测数据显示平均接管里程突破800公里(数据来源:)

    杀手锏:云端超算中心每日处理10PB级路况数据,让系统具备「预见性博弈」能力,复杂路口变道成功率高达97.3%

    生态布局:已接入全国90%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实现能源网络与智驾系统深度耦合

    2. 小鹏XNGP:城市领航的「开荒者」

    场景覆盖:在68个城市实现无图NOA,广州天河CBD高峰期全程零接管视频引发行业震动

    技术彩蛋:行业首创「场景库迁移学习」,新城市开通效率提升300%,工程师戏称「让AI自己教AI」

    用户画像:年轻车主占比82%,夜间使用率是行业均值2.5倍,成「Z世代」科技尝鲜首选

    3. 比亚迪天神之眼:传统巨头的「闪电战」

    逆袭密码:武汉-岳阳230公里全程零接管实测视频播放量破亿,暴雨天气下仍保持0.2秒级响应速度

    垂直整合:从IGBT芯片到域控制器全栈自研,成本较竞品低40%,汉DM-p智驾版月销破3万辆

    战略野心:2025年将投入200亿建设「天神智驾云」,目标覆盖全国85%县级道路

    4. 理想AD Max 3.0:奶爸车的「最强大脑」

    场景革命:首创「全家出行模式」,自动识别儿童座椅并开启「柔顺乘驾算法」,急刹车频次下降76%

    数据飞轮:超50万辆量产车构成实时训练网络,OTA迭代速度保持2周/次行业纪录

    用户洞察:机场接送场景使用率91%,商务接待模式已成企业用户购车决策关键因素

    5. 智己IMAD:艺术与科技的「共生体」

    体验创新:联合央美开发的「敦煌光影智驾主题」,让车道保持变成「戈壁画廊」视觉盛宴

    性能怪兽: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上海F1赛道实测圈速仅比职业车手慢1.3秒

    生态破圈:与米其林合作「美食导航」,可自动规划沿途星级餐厅充电路线

    二、第二梯队「追击者」:黑马频出的修罗场

    品牌

    技术亮点

    潜在威胁点

    小米

    手机生态无缝衔接

    米粉转化率超预期

    极氪

    吉利浩瀚架构加持

    欧洲市场先发优势

    奔驰

    奔驰L3级全球首发

    外专利布局完善

    蔚来

    换电站高精定位

    用户社区运营强势


    行业观察:第二梯队普遍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通过特定场景攻坚(如自动代客泊车、封闭园区物流)撕开市场缺口,Momenta与顺丰合作的无人货运走廊已实现3000公里级跨省运输

    三、2025决战紫禁之巅:三大趋势定生死

    1. 「云端战争」白热化:华为盘古大模型、百度昆仑芯3代、阿里通义千问正在算力基建赛道贴身肉搏

    2. 法律破冰进行时:深圳已发放52张L4级运营牌照,北京亦庄启动「无人车事故先行赔付」试点 3. 用户体验革命:头部玩家开始内测「情绪引擎」,可根据乘客心率自动调节驾驶风格

    结语:当特斯拉还在纠结FSD入华时,中国车企已构建起「车-路-云」三位一体的智能生态。这场自动驾驶的「马拉松」没有终点,但可以确定的是:第一梯队的每一次OTA升级,都在重新定义人类出行的未来范式。

    (注:文中数据均来自公开测试报告及企业官方披露,实际体验可能因路况差异有所变化)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