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豪言送车到用户吐槽,一场企业家IP的营销困局
一、高调开局:豪车承诺与平台规则的“正面碰撞”
2025年1月,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借势黄子韬“送车营销”的热度,高调宣布将送出100辆国产新能源汽车,并扬言“要比黄子韬送得更贵”,计划覆盖仰望U8(图片|配置|询价)、问界M9等高端车型,单辆价值超百万。此举迅速引发关注,其抖音账号粉丝数飙升至1637万,用户对“企业家豪掷千金”的期待值拉满。
然而,抖音平台随即以“送车送房影响平台生态”为由叫停此类抽奖活动,甚至车辆使用权也不被允许。周鸿祎虽表示理解平台规则,但仍坚称“绝不食言”,承诺另寻合规途径兑现承诺,并推出三波替代福利试图平息争议。这场“豪车营销”尚未落地,便因规则冲突陷入首轮舆论漩涡。
二、规则“变形记”:从简单抽奖到“PDD式”拉新任务
1月26日,周鸿祎宣布活动转移至自家产品“纳米AI搜索APP”,规则随之“升级”:用户需下载APP、填写邀请码、完成积分任务(如邀请好友、每日签到等),攒够10张奖券方可参与抽奖。首批抽奖定于元宵节(2月12日),送出小鹏汽车10辆,后续计划每2-3周开奖一次,持续一年。
然而,复杂的前置条件迅速引发用户反弹。网友吐槽“堪比拼多多砍一刀”“诚意不足”,认为活动实为推广APP的“套路”。面对质疑,周鸿祎回应称“中奖率高达几千分之一”,并委屈表示“发一条朋友圈就能参与,何谈没诚意”。但用户显然对“为抽奖打工”的规则并不买账,活动口碑急转直下。
三、争议焦点:流量焦虑与用户信任的失衡
- 企业家IP的“双刃剑”
周鸿祎直言活动核心目的是推广纳米AI搜索,称“企业家IP的使命就是推销自家产品”。然而,用户对“商业动机”的过度暴露产生抵触,认为其将粉丝视为“流量工具”,与黄子韬“真金白银送车”形成对比。 - 规则反复消耗信任
从抖音禁赛后的“平台迁移”到任务门槛的层层加码,用户对规则频繁变动产生强烈不信任感。尤其对比黄子韬“关注即参与”的简单模式,周鸿祎的“任务链”被指“吃相难看”,甚至被质疑“借送车之名行拉新之实”。 - 中奖率与体验感的博弈
尽管周鸿祎强调“100辆车”的总量,但分散至全年开奖、每次仅送10辆的策略,让用户对即时获得感产生怀疑。加之任务繁琐,多数人选择放弃,活动逐渐沦为“少数人的游戏”。
四、闹剧背后:流量时代的营销困局
周鸿祎的“百车行动”折射出企业家IP在流量争夺中的两难:一方面需通过高调营销吸引关注,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平台规则与用户预期。黄子韬送车后粉丝暴跌的“前车之鉴”5,未能阻止周鸿祎的效仿,反而因规则复杂化加剧了信任危机。
这场“PDD式闹剧”的本质,是商业利益与用户权益的失衡。当“送福利”异化为“薅流量”,企业看似赢得了短期关注,却可能永久损伤品牌公信力。元宵节首批抽奖结果揭晓后,用户是“真香”还是“脱粉”,将成为活动能否翻盘的关键。
结语:流量狂欢后,还剩多少真诚?
周鸿祎的“百车行动”尚未落幕,但其暴露的规则漏洞与诚意争议,已为行业敲响警钟:在用户愈发理性的当下,任何营销手段都需以尊重为前提。若将“送福利”异化为“割韭菜”的套路,再华丽的流量盛宴,终将沦为一场无人喝彩的独角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