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迈向全球 C 位

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全年销量高达 949.5 万辆,同比增长 37.9% ,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60%,连续 9 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更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凭借着完善的产业链、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庞大的市场需求,正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在这场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比亚迪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其在销量、技术、市场布局等多个方面的卓越表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比亚迪的亮眼成绩单

在 2023 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比亚迪凭借全年 302.44 万辆的销量成绩,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榜首。这一数据不仅让比亚迪在中国市场上独占鳌头,更是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拔得头筹,成功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 。2024 年,比亚迪的销售势头依旧强劲,全年销量高达 427.21 万辆,同比增长 41.26%,再次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更意味着比亚迪有望超越本田和福特,成为全球排名第七的汽车集团。
2024 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售 160.71 万辆,位列中国市场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榜首,蝉联国内车企销量冠军。从 4 月上旬开始到 7 月份,比亚迪总共卖了 1,947,944 辆乘用车,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从短短的两周就突破了 50%,而且到了 7 月份整个月都保持在这个水平线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 50% 的这一过程中,比亚迪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成为新能源替代燃油车的重要推动力量。
与其他品牌相比,比亚迪的销量优势十分显著。2024 年上半年,排名第二的特斯拉销量仅为 830,766 辆,不及比亚迪的一半。在国内市场,比亚迪同样表现出色,2024 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以 160.71 万辆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大众销量为 126.66 万辆,奇瑞以 105.77 万辆排名第三,第四的吉利销量为 95.57 万辆 。比亚迪的销量不仅领先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是超越了众多传统燃油车品牌,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军者。
技术才是硬通货

比亚迪之所以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其强大的技术实力是关键因素。在电池技术、混动技术、智能驾驶等多个核心技术领域,比亚迪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能力和领先优势。
电池技术
刀片电池是比亚迪在电池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其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刀片电池本质上属于磷酸铁锂电池,它将多个极片按照一定规律叠加在一起,形成类似于薄刀片的结构 。这种独特的结构设计带来了诸多优势,在安全性方面,刀片电池运用高温 “陶瓷电池” 技术,在高风险安全位点全面使用耐高温且具绝缘性能的高温陶瓷图层覆盖极耳和极柱,结合结构更稳定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大幅降低热失控时自燃的几率。在针刺实验中,刀片电池的最高温度仅 60 摄氏度左右,而传统三元锂电池在针刺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剧烈燃烧甚至爆炸的情况,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优势不言而喻。
刀片电池在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上也有出色表现。通过特殊的三维堆叠方式和紧密排列的电池结构,刀片电池有效利用了空间,增加了电池容量,能量密度可达 180wh/kg,体积比上一代比亚迪电池增加近 50%,同时,刀片电池省去了电池包内的横纵梁,空间利用率从传统电池的约 40% 提升至 60%,这使得车辆能够搭载更多的电池,从而显著提升续航里程。例如,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 EV,作为一款 5 米长的中大型车,续航能力可达 605km 。刀片电池还具有循环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其循环寿命远超同类产品,经过数千次充放电仍能保持高容量保持率,利用磷酸铁锂材料和高效的生产工艺,比亚迪成功降低了刀片电池的原材料和生产成本,这种成本优势使得电动汽车更加亲民,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接受度。
混动技术
比亚迪的超级混动 dmi 系统同样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一系统搭载了一套 “以电为主的混动架构”,主要依赖大功率电机的驱动和大容量电池的能量支持,发动机则作为辅助动力源,为车辆提供额外的续航能力。dmi 超级混动系统拥有多种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的驾驶场景和需求。在纯电模式下,车辆主要依赖电池供电,发动机处于休眠状态,实现零排放和超低油耗,特别适合在市区等低速环境下行驶;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增程模式启动,发动机会启动但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为电机提供能量,进而延长续航里程;在引擎模式下,前后桥电机同时工作,将发动机的多余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以备后用;当需要更大动力输出时,混动模式开启,发动机与电机协同工作,共同为车辆提供强劲动力 。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dmi 超级混动系统的节能优势十分明显,根据比亚迪的官方数据,DM-i 系列的续航里程可达到惊人的 1200 公里,而百公里油耗最低仅需 3.8L。与其他混动技术相比,比亚迪 DM-i 超级混动技术的发动机具有直接驱动能力,当车辆运行在高效区间时,发动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辆行驶,这不仅提升了行驶效率,还能显著降低油耗,实现了性能与经济性的完美融合。
智能驾驶与其他技术
在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 DiLink4.0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集成了多种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算法,能够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驾驶体验。以比亚迪汉为例,这款车配置了 12 个超声波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5 个辅助驾驶摄像头和 1 个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摄像头,这些硬件使得车辆具备了基础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包括单车道驾驶辅助、主动安全和驾驶辅助等功能,DI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高速工况下支持打转向灯变道辅助及领航辅助。
除了智能驾驶技术,比亚迪还在其他方面不断创新,云辇系统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它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路况,实时调整车辆的悬挂、减震等参数,从而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云辇 - P 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具备智能调节车身高度、阻尼等功能,让车辆在越野、高速行驶等不同场景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易四方技术则是比亚迪的另一项黑科技,它通过四电机独立驱动车辆四轮,实现了车辆的原地掉头、应急浮水、极限防滑等独特功能,显著提升了车辆的动力性能和越野能力,易四方技术现已应用于仰望品牌,成为比亚迪在高端市场布局的重要技术支持 。
全球布局进行时

海外市场拓展
比亚迪不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达到了 585.9 万辆,同比增幅高达 19.3% 。在这一成就中,比亚迪以 43.3 万辆的出口成绩,跃居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首,同比增长 71.8%,增速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足迹已遍布全球六大洲的 100 个国家和地区,超 400 个城市,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其多款车型在挪威、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德国、法国、英国等西欧国家的销量持续增长。在挪威,比亚迪唐 EV 和汉 EV 等车型成为当地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门选择;在瑞典,比亚迪的电动巴士也投入到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中,为当地的绿色出行做出了贡献。在亚洲市场,比亚迪同样表现出色,在泰国,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当地市场名列前茅,2023 年比亚迪在泰国销售了约 3 万辆,2024 年 1 月 - 3 月销量约为 1 万辆 。此外,比亚迪还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当地的普及。
海外建厂
为了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比亚迪积极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目前,比亚迪已在匈牙利、泰国、巴西、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投资建厂,构建起了全球化的生产网络。
匈牙利工厂是比亚迪在欧洲的重要布局,计划于 2025 年投产。该工厂将主要生产 Atto 2(国内元 UP)、Atto 3(国内元 PLUS)、Dolphin(国内海豚)、Seagull(国内海鸥)四款车型 。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充分考虑了欧洲市场的需求,这使得比亚迪能够提供稳定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便于与欧洲汽车制造商竞争。在匈牙利建厂不仅有助于比亚迪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还能更好地满足欧洲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提升品牌在欧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匈牙利国家银行副行长乔鲍・坎德拉齐表示,比亚迪决定在匈牙利塞格德投资建设新工厂,这一历史性的投资令人振奋,匈牙利的 “向东开放” 外交政策与 “一带一路” 倡议相辅相成,形成协同作用,推动两国的合作与共同成长。
泰国工厂则是比亚迪在东南亚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其海外产能最大的工厂和第一家布局零部件产能的海外基地。该工厂于 2024 年 7 月 4 日正式投产,并下线了比亚迪的第 800 万辆新能源车 。泰国工厂占地面积 6.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6.7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 350 亿泰铢,设置有整车制造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的全工序车间,产品主要面向东盟、澳大利亚等右舵车市场销售。除整车制造外,比亚迪的电池、部分零部件部门也在此设有厂房。比亚迪选择在泰国建厂,主要是因为泰国拥有成熟的汽车产业链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政府对电动车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出台了各种补贴和税收优惠措施。比亚迪泰国工厂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场的竞争力,也为泰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了贡献。
比亚迪成功的背后

政策春风
中国政府一直将新能源汽车产业视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为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崛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自 2014 年起,国家就对新能源汽车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并多次延续该政策,最近一次是在 2023 年 6 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将该政策延续至 2027 年底 ,并在设定减免限额等方面进行优化。这一政策直接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大大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以一辆售价 20 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免征购置税可为消费者节省约 1.7 万元,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使得更多消费者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
政府还通过购车补贴等方式,直接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虽然近年来补贴政策逐渐退坡,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补贴政策对市场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给予高额补贴,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更具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尝试购买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规划方面,政府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制定了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如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 左右;到 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这些目标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促使企业加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和研发。比亚迪正是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坚定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方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市场欢迎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市场需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汽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关注。新能源汽车以其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特点,符合现代社会对环保的要求,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新能源车使用电能代替传统燃油,减少了尾气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会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有害物质的排放。新能源车的能源消耗也更低,一辆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只有传统汽车的一半左右,这使得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这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充电成本远低于加油成本,而且新能源汽车的保养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这使得消费者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节省不少费用。以比亚迪秦 PLUS DM-i 为例,其亏电油耗低至 3.8L / 百公里,相比同级别燃油车,每年可节省数千元的燃油费用。
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体验的追求也在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配备了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互联系统,能够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功能,还能通过手机 APP 实现远程控制、车辆定位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
企业战略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离不开其早早停产燃油车、全面押注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决策。早在 2022 年 3 月,比亚迪就宣布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这一决策在当时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也展现了比亚迪对市场趋势的准确判断和战略眼光。
当时,尽管汽车新能源化已成为公认大趋势,但大多车企或品牌都计划在 2030 年左右缩减燃油车,加码新能源汽车,例如宝马宣布 2030 年全球销量将有 50% 为纯电汽车,保时捷表示 2030 年全球销量将有 80% 为纯电汽车 。而比亚迪敢于率先停产燃油车,决意重磅押注新能源赛道,实现换道超车的意图明显。比亚迪做出这一决策主要有几方面考虑,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共识,比亚迪围绕国家 “双碳” 战略目标,坚持 “创新”“绿色” 的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动力,引领汽车行业变革;以绿色低碳循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化石燃料紧缺,油价持续上涨,也促使比亚迪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步伐。比亚迪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新时代的需求,随着科技发展,时代需要更多新型能源车来替代。当时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的正向因子越来越多,渗透率持续提升,2021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 6%,2021 年底已达到 22%,2022 年一季度达到 28% ,预计年底可达 35%,新能源车型良好的市场表现也成为比亚迪停产燃油车的重要原因。
停产燃油车后,比亚迪能够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进一步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比亚迪还坚持新能源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掌握了 DM-i 超级混动、刀片电池、e 平台 3.0 等核心技术,实现了产能优化和成本控制,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有力保障。
挑战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
尽管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品牌认知度方面,虽然比亚迪在国内市场已经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但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在欧美等传统汽车强国,比亚迪的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与特斯拉、宝马、奔驰等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比亚迪在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和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在产品结构上,比亚迪的主力产品仍集中在中低端车型,虽然这些车型能够帮助比亚迪抢占市场份额,分摊成本,但想要获取高额利润却较为困难。例如,2024 年 8 月,比亚迪王朝、海洋系列销售 355,679 辆,占总销量的 95.33% ,而高端车型如仰望系列,8 月销量仅为 310 辆,占比极低。中低端车型还容易被市场贴上 “网约车” 的标签,这对于品牌形象的提升和高端市场的拓展不利。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比亚迪的海外市场拓展带来了挑战。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这使得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受到影响。2024 年 8 月 20 日,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比亚迪的对应税率为 17% 。这一举措无疑增加了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也给其市场拓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在技术竞争方面,虽然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混动技术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在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特斯拉、华为等企业相比,仍有提升的空间。华为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传统车企的深度合作,对比亚迪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未来展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比亚迪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在技术创新方面,比亚迪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2024 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高达 202 亿元,同比增长 42%,排名国内车企研发费用第一名,累计投入更是接近 1500 亿元 。未来,比亚迪有望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例如,比亚迪可能会在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以实现续航里程的大幅提升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智能驾驶方面,比亚迪的 “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系统有望不断升级,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
在市场拓展方面,比亚迪将继续深耕国内市场,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比亚迪有望通过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车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比亚迪还将加快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通过在海外建厂、加强品牌推广等方式,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比亚迪计划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比亚迪还将加强与当地经销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完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提升用户体验。
在品牌建设方面,比亚迪将努力提升品牌形象,向高端化迈进。通过推出高端车型,如仰望系列和腾势系列,比亚迪将展示其在技术和品质方面的实力,逐步改变消费者对比亚迪品牌的固有认知。比亚迪还将加强品牌营销和推广,通过赞助国际体育赛事、参与国际展会等方式,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比亚迪赞助了国际足联世界杯等重大体育赛事,通过这些活动,比亚迪向全球消费者展示了其品牌形象和产品实力,提升了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在销量、技术、市场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面临着品牌认知度、产品结构、国际贸易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但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不断创新的精神和积极的市场拓展策略,比亚迪有望在未来继续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导者,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