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全系智驾“背刺”老车主?全民智驾元年,谁为旧车买单?

    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高调宣布“全民智驾”战略,承诺全系车型搭载高阶智驾技术,覆盖7万元至百万元级市场,甚至最亲民的海鸥(图片|配置|询价)车型也将成为“聪明车”。然而,这一看似普惠的举措却引发了老车主的集体焦虑:**为何技术升级只属于新用户,而老车主被“拒之门外”?

    一、比亚迪的智驾野心:从“保守派”到“激进派”

    比亚迪曾对自动驾驶持谨慎态度,但2025年突然转向,提出“高阶智驾如安全带般标配”的目标。其核心逻辑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2025年计划售出200万至250万辆智驾车型,占全年销量的40%-50%。为实现这一目标,比亚迪推出三套智驾方案:

    天神之眼C(100TOPS):10万元级车型标配,支持高速领航;

    天神之眼B(300TOPS):15万元以上车型选装,配备激光雷达;

    天神之眼A(600TOPS):百万级仰望车型专属。

    然而,这一布局暴露了硬件代际断层:老车型因传感器(如仅3个摄像头)、算力芯片(Mobileye方案)与线束布局不兼容,无法通过OTA升级智驾功能。一位2024年购车的汉EV车主直言:“我的车就像‘智驾弃儿’,比亚迪的进步反而成了我的遗憾。”

    二、老车主为何愤怒?技术迭代与用户权益的博弈

    比亚迪并非孤例。极氪近期因半年内连推三代车型、老用户无法升级智驾系统,引发车主集体维权。此类事件折射出新能源行业的深层矛盾:

    1. 技术迭代速度远超用户预期:传统燃油车3-5年换代,新能源车已压缩至1年甚至半年;

    2. 硬件预埋成本高企:车企为控制售价,常选择“低配硬件+后期升级”策略,但实际兼容性存疑;

    3. 二手车残值暴跌:智驾功能成购车核心指标,老车型贬值加速。业内预测,2025年部分车型二手价或骤降3万元。

    三、行业反思:智驾普惠,还是“新老割裂”?

    比亚迪的“智驾平权”口号背后,隐藏着商业逻辑与用户权益的冲突:

    车企视角:智能驾驶需依赖海量数据迭代,新车型销量是核心驱动力;

    用户诉求:技术红利应适度共享,如提供硬件升级服务或置换补贴。

    对此,极氪的回应或可参考:“老车型硬件架构不同,无法兼容新系统”,但用户更期待车企提前披露技术路线,或建立“软硬件升级生态”。

    四、读者互动:你的选择是什么?

    1. 支持派:“早买早享受,技术必然更新,难道要车企停滞不前?”

    2. 反对派:“半年背刺一次,买车像买手机,谁敢再当首批车主?”

    3. 折中派:“车企应提供有偿升级通道,或二手车保值计划。”

    今日话题:如果你是比亚迪老车主,会接受“技术迭代不可逆”,还是要求权益补偿?评论区等你观点!

    次阅读
    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3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