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重组,如何看待?

    木禾投研头像木禾投研头像
    木禾投研02-10

    今天很多人在讨论关于东风和长安汽车重组这个事情,不少人觉得很惊讶,像是突发事件。

    其实不是的,关于汽车央企合并重组的讨论,近十年就没停过。

    比如2014年的时候,就在讨论关于“一汽、东风、长安”合并的事情,当时很多人还在开玩笑,帮忙取了一个新名字,叫“中国汽车集团”,简称“中汽”。

    不过10年过去了,“中汽”可能还在路上,但是有一点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这十年期间,这三家汽车央企的高层,是轮岗的,而且现在正好完成了一圈的轮岗。

    比如“周治平”,之前是长安的书记,去年上半年又从一汽转到了东风,类似这样的管理层还有很多。

    所以这三家公司本来就是兄弟,现在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合并起来自然很顺畅,没有像大家常规理解的那样,有一个缓冲期。

    当然现在还只是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重组,一汽暂时没参与,我估计未来也有可能继续重组进来,说不定“中汽”真的在路上。

    三家公司都太庞大了,真正意义的融合在一起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是长安和东风,现在第一步也只是股东层面的重组,还没有涉及到具体经营层面。

    上图是东风汽车的公告,我用红色框出来的这句话,变更的只是间接控股股东,而不是实控人,这是有区别的。

    然后再看长安的公告。

    如上图所示,同样也是这句话,我也用红色框出来了。

    两家公司变动的都只是间接控股股东,大家也都知道是谁,可以说两家公司的上市主体,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当然未来两家公司确实会慢慢深度融合,但是这个过程肯定会比较长。

    很多人对这次重组似乎有点气愤,因为普遍觉得东风汽车表现不好,长安汽车表现很好,所以可能会把长安汽车给拖入泥潭。

    我觉得这个下这个结论还是为时尚早,怎么就不可能是长安汽车带动东风汽车发展得更好?

    当然我说的只是可能性。

    首先东风汽车确实有一定问题,规模很庞大,销量也很高,2024年东风汽车销量248万辆,长安汽车销量268万辆,也只高了一点点。

    不过2025年东风汽车的销量下滑比较厉害。

    正好今天东风汽车公布了今年1月份的产销情况,如上图所示。

    2025年1月累计汽车销量11.68万辆,同比下降约48.5%,母公司东风汽车集团累计销量14.33万辆,同比下降约47.7%,附属公司东风汽车股份,累计销量8408辆,同比下降约44.2%。

    今年的销量表现差不多是奔着腰斩去了,确实很麻烦。

    相比之下,长安的销量就要好多了。

    上图是长安汽车1月份的产销情况,总销量275,700辆,自主品牌销量 240,972辆,自主乘用车销量193,048辆,海外销量62,016辆,新能源1 月销量67,487辆。

    总销量相比去年同期略微有点下降,但是不到2个百分点。

    所以说长安远比东风优秀是没错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另外两者的业绩表现,也不是一个级别的,就不多说了,我无意评价东风汽车如何。

    不过长安汽车的优秀,是可以讲一讲的。

    长安汽车的前身是《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兵装集团,2005年改革的时候,把汽车业务剥离出来所成立的,到2019年才改名为“长安汽车”。

    因为有这么好的背景,所以长安汽车成为了我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我认为也是最优秀的。

    东风肯定是掉队了,一汽和上汽我觉得没有长安那么上进。

    不过长安汽车在外资的眼里,可能不是那么让人喜欢,江湖上不是有一句话流传很广吗,百年外资,毁于长安。

    比如福特,2001年长安和福特成立合资品牌,最开始表现很好,新车上市的第一年,就卖了1.7万辆,要知道当年的1.7万辆不少了。

    而且那些年的福克斯和福睿斯表现非常好,是接受度非常广的两款车,还有蒙迪欧销量也很高。

    但是经过那几年的高峰期后,“长安福特”陆陆续续停产,早就没有燃油A级车了。

    所以百年福特,毁于长安,这句话就冒出来了。

    除了福特,还有马自达,马自达是看到当年长安和福特合作后,表现那么好眼红了,所以2005年也掺合进来,合资公司就变成了“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这么一长串当然不行,所以很快马自达又分离出来,单独和长安合资成立“长安马自达”。

    马自达的粉丝应该是很多的,因为他的车操控性不错,但是现在再看看马自达的表现,真是让人唏嘘。

    马自达后面就是雪铁龙,2011年长安又和雪铁龙成立合资公司,简称CAPSA,这家合资公司也是盛极一时,因为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合资车企,规模非常大,产能每年达20万辆。

    要知道十几年前20万辆的年产能,已经是汽车行业的头部了。

    但是天不遂人愿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销量最高的时候,一年也才区区卖了3万辆,尤其是2019年的时候,一个月才卖了10辆。

    你看不管是福特,还是马自达,还是雪铁龙,都是国际巨头,跟长安合作之后,结果都不好。

    不过说他们毁在长安手上,也是冤枉,因为这几家除了跟长安合作之外,也跟国内其他车企合作,比如马自达就还跟一汽合资成立了一汽马自达。

    而一汽马自达在2021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也别冤枉长安。

    这些外资车企之所在他们本地表现很好,到了我们这合资之后就很快没落,原因很简单,就是模式问题。

    以前的合资模式,基本上都是是国外公司“出钱、出品牌、出技术”,国内公司“出钱、出地、出劳动力”。

    因为外资车企品牌强,技术厉害,所以我们欢迎,也很喜欢跟他们合资。

    大家绑定在一起之后,公司能不能做起来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先进技术就会被我们学过来。

    学到好的技术之后怎么办?

    当然是做自己的品牌啊。

    比如长安当时和那几家外资车企合作之后,很快就推出了奔奔、悦翔、逸动(图片|配置|询价)、CS75等等一系列的车型。

    尤其是这个CS75,经过几年升级迭代后,2019年推出CS75PLUS,立马就受到热捧,那个时候巅峰时期的月销量就达到过4万辆,排进SUV市场的前三,可见有多火。

    所以长安汽车今天的成功,就是昨天踩在外资车企的身体上得来的。

    如今汽车行业在往电动汽车转型,我们已经不需要国外的技术了,因为我们自己就已经做到了全球的头部。

    这个时候,在汽车市场,除了特斯拉之外,主要就是我们自己人在竞争,那么把汽车央企重组整合,似乎也是必然的。

    汽车作为工业领域里面的重中之重,我们是一定要征战全球的,未来国外的马路上很可能中资汽车品牌的比例越来越高。

    因为我们现在有钱又有技术,还有成本优势。

    那么长安和东风重组之后,有没有可能未来在国际市场上,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呢?

    当然有可能啊,所以现在说长安将会被东风拖累,还是太武断了,虽然确实有这个风险,但是人家都还没开始整合。

    所以不要着急,这个整合过程会比较长,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观看验证。

    #财经#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