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一场技术狂人的造车梦(2015-2017)
2015年冬,杭州滨江区的一间办公室里,一位电子工程师出身的创业者——朱江明,与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围坐讨论。他们怀揣着一个看似“疯狂”的梦想:打造一家完全自主研发的智能电动车企,实现“零排放、零碰撞、零拥堵”的愿景。这便是零跑汽车的诞生。彼时,特斯拉已初露锋芒,中国新能源市场尚在萌芽,而朱江明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全域自研。

S01
2017年,零跑首款量产车型S01亮相。这款双门轿跑设计前卫,搭载了指静脉解锁、L2.5级自动驾驶等创新技术,但市场反响冷淡。消费者对“电动小跑车”的实用性存疑,S01最终成为零跑早期的“学费”之作。然而,这次挫折并未击垮团队,反而让他们更清晰地意识到:技术必须服务于市场需求。
绝地求生,微型车的“救命稻草”(2020-2021)
202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迎来微型电动车的爆发期。零跑抓住机遇,推出T03。这款车凭借403km续航、L2级辅助驾驶(同级罕见)和亲民价格,迅速成为年轻人的“代步神器”。T03不仅让零跑销量翻倍,更积累了第一批忠实用户,品牌得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但朱江明深知,微型车利润微薄,品牌形象也易被贴上“廉价”标签。于是,零跑开始向中端市场进发。2021年,中型纯电SUV C11横空出世,以“半价理想”的标签引发关注。C11搭载自研CTC电池技术、高通骁龙8155芯片和豪华级悬架配置,成为20万级市场的性价比标杆。

增程破局,叩开主流市场(2023-2024)
2023年,新能源市场掀起增程式混动热潮。零跑迅速反应,推出C11和C01的增程版,纯电续航高达300km(远超竞品),精准击中无家充用户的痛点。这一策略被戏称为“摸着理想过河”,却让零跑销量暴涨,月交付量突破4万辆。
同年,零跑迎来两大转折点:
- 国际化战略:与全球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借助其海外渠道进军欧洲、中东等13个市场,计划2025年拓展至500家销售网点。
- 盈利里程碑:2024年第四季度,零跑单季度净利润转正,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提前一年完成目标。C系列车型销量占比超77%,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初见成效4610。
技术筑基,定义“汽车界优衣库”
零跑的逆袭,离不开其全域自研基因:
- 四叶草中央域控架构:一颗SOC芯片集成座舱、智驾、动力、车身四大域,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 CTC电池底盘一体化:电池与底盘深度融合,提升安全性与续航,成本降低15%。
- 智能座舱进化:2025年与DeepSeek-R1大模型融合后,语音助手可支持多轮对话、主动学习,座舱交互更拟人化。
朱江明将零跑定位为“汽车界的优衣库”——不追求奢华溢价,而是通过技术降本,让高品质智能电动车触手可及。这种“好而不贵”的理念,使其在15-20万级市场杀出重围。
下一个十年,从中国黑马到全球玩家
2025年,零跑迎来十周年。站在新起点,其全球化车型B10即将上市,C16六座SUV瞄准家庭市场,而DeepSeek大模型的落地更将智能体验推向新高度。曾经的“小透明”,已蜕变为年销30万辆、盈利可期的行业黑马。
正如一位车主在论坛中写道:“零跑的故事,像极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缩影——从模仿到创新,从质疑到掌声。它的未来,或许正如其名:从零开始,跑向世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