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变革:网约车崛起与出租车困境

在城市出行的大棋盘上,网约车与出租车是两颗关键棋子,它们的博弈与发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出行。回溯过去,出租车曾是城市出行的绝对主力,巡游街头,招手即停,是城市街头一道熟悉的风景。从早期人力驱动的黄包车,到后来的燃油出租车,它承载着城市发展的记忆,满足着人们的出行需求。在那个时代,出租车凭借其便捷性和灵活性,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首选,出租车司机也拥有着稳定的客源和收入。
然而,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约车这一新兴出行方式。2012 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相继成立,拉开了网约车时代的序幕。随后,Uber 进入中国市场,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补贴大战,一时间,网约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网约车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通过手机 APP,乘客可以轻松实现线上叫车、实时定位、在线支付,还能提前预约,避免了长时间等待的困扰。而且,在平台补贴和各种优惠活动的加持下,网约车的价格往往比出租车更具吸引力。
网约车的崛起,给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明显减少。据相关数据显示,自网约车兴起后,部分城市出租车的日均接单量下降了 30% - 50%,许多出租车司机面临着收入锐减、运营困难的困境。一些出租车司机甚至选择转行,另谋出路。网约车与出租车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也引发了人们对两者能否实现平衡发展的思考。
市场数据大揭秘:份额与收益的博弈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网约车与出租车的市场竞争态势,我们不妨深入分析一些城市的具体数据。在广州,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广州市共有巡游车企业 74 家,巡游车 18364 辆,巡游车在岗驾驶员 31627 人;而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多达 121 家,核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185193 张 ,核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300392 张。从运营数据来看,2024 年上半年,广州市巡游车单车日均载客约 23.53 次,单车日均运营里程约 308.41 公里,单车日均营收约 691.67 元;广州市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约 13.09 单,其中日均订单大于 10 单(含)的网约车,单车日均载客里程约 123.18 公里,单车日均营收约 386.18 元。由此可见,在广州市场,网约车的数量远超出租车,但出租车的单车日均营收却高于网约车 。
再看宁波,根据《2023 年宁波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宁波市区传统出租车实际运营数量为 6205 辆,全年业务量 4161.3 万笔;而合规网约车有 34407 辆,全年合规业务量为 10053.2 万单 。从营收情况对比,出租车日均业务量 18 笔,日均收入 471.6 元;网约车日均业务量 16 笔,日均收入 361.4 元。尽管网约车的订单总量超过出租车,但在单车日均收益方面,出租车更具优势。
在焦作,市场规模上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总量旗鼓相当,然而从营运表现来看,在 2023 年上半年、2023 年下半年以及 2024 年上半年这三个时间段,巡游出租车的日均营收和日均运营里程都在明显回温,而网约车的日均营收却一路狂跌,从 2023 年上半年的 350 元,跌至 2024 年上半年的 200 元,跌幅接近 50% 。
综合多个城市的数据可以发现,网约车凭借其庞大的数量在订单总量上往往占据优势,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车辆过多导致平均每单价格较低,单车日均营收情况并不乐观。出租车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凭借相对稳定的市场定价和长期积累的客户群体,在单车收益方面表现较为稳定,甚至在一些城市超过了网约车。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网约车和出租车在市场份额与收益方面存在着复杂的博弈关系,两者的发展态势受城市规模、政策环境、市场供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优劣势剖析:为何乘客做出不同选择

在出行选择的天平上,乘客的每一次决定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网约车与出租车各自的优劣势,成为了左右天平倾斜方向的关键砝码。
(一)网约车优势
网约车的价格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十分显著。以滴滴为例,其推出的拼车服务,通过巧妙匹配同方向的乘客,有效降低了出行成本,让乘客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出行服务。而且,网约车平台时常推出新用户优惠、满减活动、折扣券等,进一步降低了乘客的出行费用。根据相关市场调研,在一些城市,网约车的起步价和每公里单价相对出租车更低,尤其是在长途出行时,价格优势更为明显。
在预约便利性方面,网约车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乘客只需在手机上轻松操作,就能提前预约车辆,精确到具体的出发时间和地点。无论是清晨赶飞机,还是深夜下班回家,都能提前规划好行程,避免了在路边长时间等待的烦恼。据调查,超过 80% 的年轻乘客表示,他们更喜欢通过网约车提前预约出行,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网约车平台对车内环境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也为乘客带来了更好的乘车体验。一些高端网约车服务,车内配备了舒适的座椅、免费的饮品和充电设备,让乘客仿佛置身于移动的舒适空间。车内的整洁度和舒适度都有严格的标准,给乘客带来了愉悦的出行感受。一些网约车司机还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根据乘客的喜好播放音乐、推荐当地的美食和景点等。
(二)出租车优势
出租车的即时叫车功能,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或对时间要求不那么精确的出行场景中,展现出了极大的便利性。当乘客突然有出行需求,无需提前预约,只需在路边招手,就能快速上车出发。在一些城市的繁华商业区、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区域,出租车的数量较多,乘客很容易就能打到车。
出租车司机通常在当地长期运营,对城市的道路状况了如指掌。他们能够凭借丰富的经验,避开拥堵路段,选择最优的行驶路线,确保乘客能够快速、准时地到达目的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举办大型活动、突发交通事故导致道路拥堵时,出租车司机的经验优势就更加明显。
在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出租车有着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和专属的候客区域,乘客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出租车。这些交通枢纽通常人流量大,出行需求集中,出租车的存在为乘客提供了高效的出行选择。相比之下,网约车在这些区域的接客流程可能相对复杂,需要乘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上车点。
(三)网约车劣势
安全问题一直是网约车行业备受关注的焦点。虽然平台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实名认证、行程分享、紧急求助按钮等,但仍无法完全杜绝安全隐患。近年来,媒体曝光的一些网约车司机侵犯乘客权益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这些事件不仅给乘客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威胁,也对网约车行业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由于网约车司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司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司机可能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对乘客态度冷淡,甚至出现拒载、绕路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乘客的乘车体验,也损害了网约车行业的整体形象。
网约车平台的抽成问题,也是司机和乘客都关注的焦点。较高的平台抽成比例,压缩了司机的收入空间,导致司机为了追求更多的收入,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增加接单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对于乘客来说,平台抽成最终也可能转嫁到出行费用上,使得网约车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
(四)出租车劣势
部分出租车司机存在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如态度不好、不主动提供发票、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乘客的乘车体验,也损害了出租车行业的整体形象。一些出租车司机在高峰期或偏远地区,还可能出现拒载的情况,给乘客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出租车的价格通常由政府统一制定,缺乏灵活性。在不同的时间段和路况下,无法根据市场供需关系进行调整,这使得出租车在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在平峰期,出租车的价格可能相对较高,导致一些乘客选择更便宜的网约车;而在高峰期,即使道路拥堵,出租车的价格也不会发生变化,无法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供需。
出租车的空驶率较高,不仅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也增加了运营成本。在一些时间段和区域,出租车可能长时间找不到乘客,导致空驶现象频繁发生。这不仅降低了出租车的运营效率,也使得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减少。为了弥补空驶带来的损失,司机可能会提高价格,从而影响乘客的选择。
背后因素:谁在左右天平

(一)政策监管
政策监管是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发展的重要调控力量,对两者的准入门槛、运营规范和监管力度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深刻影响着市场的平衡。
在准入门槛方面,各地对网约车和出租车的要求存在差异。以杭州为例,申请网约出租车运输证的车辆须为新出厂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或者车辆购置的计税价格在 15 万元以上的非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轴距的最低要求从 2600mm 调整至 2700mm,要求使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车辆续航里程不少于 400 公里 。而出租车的准入门槛则主要集中在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以及司机的从业资格,如需要持有相应的驾驶证、从业资格证等。这些不同的准入门槛,直接影响了两者在市场上的车辆数量和司机构成。
运营规范上,网约车平台需要遵守严格的信息安全、数据保护等规定,确保乘客的个人信息安全。同时,平台要对司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定期对司机进行培训和考核。出租车则需要严格遵守计价器使用规范、按规定路线行驶等要求,确保乘客的合法权益。在一些城市,出租车必须使用统一的计价器,按照规定的价格标准收费,不得随意加价或议价。
监管力度上,政府对网约车和出租车都加强了监管。通过建立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实时掌握网约车的运营数据,包括订单量、司机信息、车辆轨迹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对于出租车,交通管理部门加大了对拒载、绕路、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在上海,出租车司机如果出现拒载行为,将面临罚款、扣分等严厉处罚。
政策监管在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平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政策监管可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和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促进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健康发展。通过调整准入门槛,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节车辆和司机的数量,避免市场过度饱和或供应不足。严格的运营规范和监管力度,可以促使企业和司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二)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在不同出行场景下对价格、便捷性、服务质量的需求差异,是影响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的重要因素。
在价格方面,消费者对出行费用的敏感度较高。不同出行场景下,消费者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和期望也有所不同。在日常通勤中,由于出行频率较高,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实惠的出行方式。网约车的拼车服务和各种优惠活动,使得其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吸引了大量通勤乘客。而在商务出行或旅游出行时,消费者可能更注重出行的舒适性和效率,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此时,出租车的稳定性和即时叫车功能可能更受青睐,即使价格相对较高,消费者也愿意选择。
便捷性也是消费者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考量因素。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赶飞机、火车等,消费者更希望能够快速叫到车并准时到达目的地。出租车的即时叫车功能和在交通枢纽的便捷乘车优势,使其成为这类出行场景下的首选。而在非紧急情况下,消费者可能更愿意提前预约车辆,享受更便捷的出行体验。网约车的预约功能可以让消费者提前规划行程,避免等待时间过长,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服务质量方面,消费者对车内环境、司机态度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期望。在高端商务出行中,消费者希望能够享受到舒适的车内环境、优质的服务。网约车的一些高端车型和个性化服务,以及出租车中部分提供优质服务的车辆,能够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而在普通出行中,消费者也希望司机能够提供礼貌、热情的服务,确保行程的愉快。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促使网约车和出租车不断调整自身的服务策略。网约车平台通过优化算法,提高供需匹配效率,降低价格,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出租车行业则通过提升司机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改善车内环境,加强与网约车的竞争。
(三)平台策略
网约车平台的补贴、定价、推广策略,以及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对市场竞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约车平台的补贴策略在发展初期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大量的补贴,吸引了大量用户和司机,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在网约车刚兴起时,滴滴、快的等平台通过高额补贴,使得乘客的出行费用大幅降低,司机的收入也得到了保障,吸引了大量用户放弃传统出租车,选择网约车出行。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补贴策略逐渐减少,平台开始注重通过优化定价策略来平衡供需和提高收益。在出行高峰期,平台会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提高价格以平衡供需;在低峰期,则通过降低价格来刺激需求。
推广策略上,网约车平台通过与各大商家合作,开展联合营销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与餐饮、酒店等商家合作,推出消费满减、积分兑换等活动,吸引用户使用网约车。还通过明星代言、广告投放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用户。
出租车行业也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应对网约车的竞争。通过建立线上叫车平台,实现线上接单、智能调度,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一些城市的出租车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了自己的叫车 APP,乘客可以通过 APP 预约出租车,查看车辆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还加强了对司机的培训,提升其数字化服务能力,如使用电子支付、导航系统等。
网约车平台和出租车行业的策略调整,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网约车平台凭借其灵活的策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年轻、追求便捷的用户。而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竞争力,留住了部分忠实用户。两者的策略竞争,促进了出行市场的创新和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
未来展望:走向平衡的路径

网约车与出租车市场的平衡发展,是一个关乎城市交通效率、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实现两者的平衡,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在监管层面,政府应持续加强对网约车和出租车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规范运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约车和出租车的运营规则和标准,加强对平台和司机的资质审核,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加大对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的监管,防止平台过度抽成,保障司机的合理收入。加强对网约车和出租车服务质量的监管,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服务质量不达标的平台和司机进行处罚,促使其提升服务水平。
推动网约车和出租车的融合发展,也是实现市场平衡的关键路径。鼓励网约车平台与出租车企业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网约车和出租车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减少空驶率。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将网约车和出租车纳入统一的出行服务平台,乘客可以在一个平台上选择网约车或出租车,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
网约车和出租车行业自身也应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网约车平台要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司机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优化平台的算法和服务流程,提升乘客的乘车体验。出租车行业则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引入智能调度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加强对司机的服务培训,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网约车和出租车有望实现更加平衡、协调的发展。在出行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两者将在竞争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服务,成为城市出行的黄金搭档,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