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小鹏汽车以单月超3万辆的成绩夺回新势力销冠,逆袭背后藏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反腐大战”。这场翻身仗的关键人物,正是被何小鹏称为“铁娘子”的前长城汽车高管——王凤英。而她入职前的一句“你们公司的钢有问题”,竟成了引爆小鹏内部改革的导火索。
时间倒回2023年9月,小鹏旗舰车型G9上市遭遇滑铁卢,销量惨淡。这场失败让何小鹏意识到:造车不是互联网,必须找一个“真正懂汽车的人”。彼时,王凤英刚离开长城汽车,她的一句直击要害的质疑——“你们的钢材成本有问题”,让何小鹏既震惊又困惑:“顶级供应商的钢材,能有什么问题?”

“直购的钢,怎么比别人贵?”
王凤英一针见血指出:小鹏虽通过直购模式采购钢材,但价格谈判环节被层层转手,付款和物流看似透明,实际成本却因“中间商赚差价”虚高30%以上!更讽刺的是,下属用“全国最低价”数据搪塞何小鹏,甚至合伙掩盖“多品种钢材滥用、采购链路腐败”的真相。
何小鹏回忆:“他们用100种方法骗我,我花了9个月才查清一条利益链。”最终发现,内部采购团队通过虚报钢材规格、伪造比价报告,将成本转嫁给公司。为杜绝漏洞,何小鹏开始每两个月亲自审查财务,甚至放话:“CEO不能当好人,得懂业务、管采购!”
铁娘子三把火:砍成本、换血高管、立军令状
王凤英入职后,雷厉风行推动三大变革:
- 供应链大清洗:多名采购高管被停职调查,反腐行动追回数亿灰色成本,新G9车型因此直降4.6万元;
- 低价爆款策略:力排众议推出11.98万的MONA M03,72小时订单破5万,用“高配低价”杀入比亚迪腹地;
- 渠道改革:砍掉直营店“大锅饭”,引入经销商竞争机制,提车周期从20天缩至3天。
为推行改革,王凤英甚至拉来丈夫张利(长城生产专家)优化制造流程,引发“小鹏改姓王”争议,但何小鹏力挺:“她是我最信任的人。”
销量背后藏隐忧:低价能走多远?
尽管MONA M03拉动销量暴涨,但单车均价从22.6万跌至18.9万,毛利率仅15.3%。更严峻的是,比亚迪已宣布“10万级车型配高阶智驾”,小鹏的“智驾差异化”优势正被追赶。何小鹏坦言:“我们还在从ICU往外走的路上。”

这场风波给所有创业者上了一课:
- 信任需制衡:何小鹏自嘲“长得老实总被骗”,改革后亲自抓采购、技术、横向流程;
- 外行管不了内行:王凤英的价值不仅是经验,更是打破“信息茧房”的魄力;
- 成本战无退路:新能源车淘汰赛已至,2025年小鹏若不能靠7款新车守住35万辆目标,恐再陷危机。
这场由“一块钢”引发的革命,或许只是开始。王凤英能否带小鹏穿越新一轮暴风雨?答案藏在2025年即将上市的“陆地航母”飞行车和比亚迪的贴身肉搏中。但至少,这场逆袭证明:在造车这场硬仗里,光有互联网思维不够,还得有个敢掀桌子的“铁娘子”。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