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构汽车智能化,2025决战之年已至
春节刚过,一款名为DeepSeek的国产AI大模型以“现象级”速度席卷全球科技圈,并迅速渗透至汽车行业。短短一周内,其下载量暴增375%,登顶中美应用商店榜首,更以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特性,成为车企争夺智能化高地的“新武器”。2025年2月,岚图、吉利两大车企相继官宣与DeepSeek深度融合,标志着AI技术正式开启“定义汽车”的新纪元。

车企抢跑:从“模糊意图”到“主动服务”
2月6日,吉利宣布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完成技术融合,通过模型蒸馏训练,将DeepSeek的推理能力迁移至车控系统。升级后的AI可精准理解用户模糊指令(如“我有点冷”自动调温),调用超2000个车载接口,并基于场景预判需求,如雨天自动关闭车窗、停车后推荐充电桩等。
紧随其后,岚图汽车于2月7日宣布其量产车型“岚图知音”成为首个搭载DeepSeek的车型,2月14日将通过OTA推送AI智能座舱更新,支持多语义指令识别、AI创作(作诗、绘画)、实时信息检索等功能,用户交互响应速度和准确率将显著提升。

技术破局:开源+低成本,颠覆行业规则
DeepSeek的爆发式上车,离不开其三大优势:
1. 开源平权:遵循MIT协议开源,车企可灵活定制模型,降低研发门槛。例如,吉利通过蒸馏技术将DeepSeek-R1的能力“压缩”至车端轻量化模型,兼顾性能与算力限制。
2. 极致性价比:与OpenAI的o1模型相比,DeepSeek-R1基准测试表现接近,但成本仅为前者几十分之一,且支持长链推理(Chain-of-Thought),能分解复杂问题逐步解决。
3. 多场景适配: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DeepSeek的应用潜力被广泛看好。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直言,其多模态能力可加速自动驾驶决策训练,未来十年AI对汽车的变革将远超电动化。
行业变局:2025成“AI上车决战之年”
当前,车企竞争已从硬件堆料转向“软硬协同生态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5年将是AI技术重构汽车实用性的分水岭,车企护城河取决于能否将AI变为用户的“数字器官”。除吉利、岚图外,小鹏、华为、理想等车企也加速布局,甚至特斯拉、蔚来车主已通过车机浏览器“手搓”体验网页版DeepSeek。

结语
DeepSeek的崛起,不仅是中国AI技术从“追赶”到“并跑”的里程碑,更掀起了汽车行业“AI定义”的浪潮。随着开源社区的推动和更多车企加入,2025年的智能汽车赛道,注定是一场技术与生态的终极对决。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