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丰田宣布将在上海金山区独资成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计划于2027年投产。这一决策不仅是雷克萨斯入华20年来的重大战略转向,更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开放政策步入深水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逻辑正在被重塑。
一、战略动因: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突围
1. **市场压力倒逼转型**
尽管雷克萨斯2024年在华销量仍以18万辆稳居进口豪华品牌榜首,但其增长已显疲态。燃油车终端价格大幅下滑(如ES车型优惠超7万元),经销商利润空间被压缩至亏损边缘,迫使雷克萨斯必须通过国产化降低成本。同时,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突破50%,而雷克萨斯纯电车型仅占其全球销量的3%,远落后于奔驰(19%)、宝马(15%)。国产化成为其避免被本土新势力(如蔚来、理想)淘汰的关键举措。
2. **政策机遇与技术红利**
中国自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独资模式”已证明其可行性。雷克萨斯选择上海自贸区,可享受“五自由一便利”政策(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自由),并依托长三角成熟的电动化产业集群——该区域聚集超4000家电池、电驱及智能驾驶企业,供应链本土化率规划达95%以上。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华为的800V碳化硅模块等本土技术或将直接赋能雷克萨斯车型。
3. **全球电动化战略的支点**
丰田计划2035年实现雷克萨斯全系电动化,而上海工厂将承担其全球50%的电动车产能。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更是技术迭代最快的试验场。通过独资模式,丰田可直接掌控研发与生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40%,加速全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量产)等前沿技术落地。

二、产业影响:竞争范式与价值链的重构
1. **豪华车市场格局生变**
国产后,雷克萨斯纯电车型售价有望下降20%以上(如RZ车型或从36.99万元降至30万元内),直接冲击BBA的定价体系。其DIRECT4智能四驱、线控转向等技术若与本土供应链结合,可能催生“高性价比豪华电动车”新品类,打破进口车与国产车的传统价值序列。
2. **供应链“双向赋能”效应**
雷克萨斯的本土化不仅是“借力”,更是“反哺”。其全固态电池研发若与中国企业合作,或将推动中国电池技术向高端跃升;而中国智能驾驶产业链也可通过适配雷克萨斯线控底盘等技术加速升级。这种“技术共生”模式可能成为跨国车企在华发展的新范式。
3. **出口枢纽的全球角色**
上海工厂定位“立足中国,辐射全球”,利用中国低成本供应链生产的电动车可出口至日本、欧洲,甚至反哺丰田本土市场。这一模式与别克、雪铁龙等品牌“中国造、全球卖”的策略一脉相承,但雷克萨斯作为豪华品牌试水,更具象征意义。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达600万辆,雷克萨斯的加入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全球汽车制造中心”的地位。
结语
雷克萨斯的抉择,既是传统豪华品牌向电动化背水一战的缩影,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跟随”到“引领”的转折点。这场变革中,没有永恒的赢家,只有不断进化的生存逻辑。未来,能否在开放中实现技术共生、在竞争中完成价值重构,将决定中国能否真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