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认知与品牌传承的博弈
2025年2月,奥迪正式宣布放弃此前推行的“奇偶数命名规则”,回归以车型尺寸和定位为核心的字母数字命名体系。这一决策不仅终结了持续近一年的命名争议,更揭示了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如何平衡创新与用户认知的深层挑战。
改名计划的初衷与矛盾
2023年3月,奥迪提出“奇偶数命名规则”:偶数代表电动车型(如A4改为A5),奇数代表燃油车(如A6改为A7),意图通过数字直观区分动力类型。时任技术负责人奥利弗·霍夫曼曾表示,此举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清晰区分”。然而,实际执行中,新规则导致产品线混乱。例如,换代燃油车A4L更名为A5L后,与原轿跑车A5形成冲突,南北奥迪同时生产A5L更令消费者困惑。经销商反馈显示,新规则实施后咨询量激增42%,23%的消费者直言“看不懂车型关系”。


回归传统:用户认知的胜利
奥迪最终决定保留经典命名方式,字母“A/Q”区分车型类别(轿车/SUV),数字1-8代表尺寸与定位,动力类型通过后缀(如e-tron、TFSI)标识。例如,燃油版A6命名为A6 TFSI,纯电版则为A6 e-tron。这一调整直接回应了市场反馈——用户对原有数字序列的认知根深蒂固,强行改变可能损害品牌忠诚度与保值率。尤其是中国市场,A6L作为“官车”象征,承载着特殊情感价值,一汽奥迪坚持保留其名称,成为全球唯一特例。

代价与反思:激进创新的边界
此次命名风波暴露了奥迪在战略制定中的盲点。一方面,已更名车型(如A5L)不会回溯调整,导致部分宣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南北奥迪的产品规划需重新协调,如上汽奥迪A5L的命名定位仍待明确。奥迪管理层承认“低估了数字序列的用户心智锚定效应”,并反思电动化转型不应以牺牲燃油车基盘为代价。
未来挑战:在变革中求稳
尽管命名争议暂告段落,奥迪仍需面对电动化进程的深层挑战。2024年,其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1.8%,电动车型销量(16.4万辆)远落后于宝马(42.7万辆)。2025年,奥迪计划推出多款基于PPE平台的新能源车(如A6L e-tron),并强化与华为的智驾合作,试图以技术突破重获市场信心。

奥迪的“战略回调”印证了汽车行业的黄金法则:用户认知与品牌传承是比激进创新更重要的资产。正如大众集团CEO所言,“变革不是末日启示录,而是进化论”——唯有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稳步创新,才能在电动化浪潮中守住阵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