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看哪吒2票房破纪录,中国动画崛起之路有多燃?

    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票房一路狂飙,口碑爆棚。饺子导演携团队再次封神,将中国动画推向新的舆论高地。

    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史诗。上世纪60 - 70年代,那是中国动画的黄金盛世,《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之作横空出世,惊艳了整个世界。然而,盛极必衰,随后中国动画陷入了漫长的黑暗低谷,人才流失、技术落后、市场被挤压。直到最近十年,曙光才再次降临,中国动画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强势崛起。

    这百年来的起起落落,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动画的风云岁月。

    黄金时代:独步世界的东方奇迹

    上世纪60 - 70年代,中国动画界诞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还在国际上屡获殊荣,将中国动画的艺术魅力传播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961 - 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精心打造的《大闹天宫》横空出世。这部动画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与京剧艺术的魅力完美融合,一经上映便在全国掀起观影热潮,首轮观影人数突破5亿人次,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动画”。不仅如此,《大闹天宫》还成功走出国门,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在法国、英国等欧美国家引起轰动,让世界见识到了中国动画的独特魅力。

    1979年上映的《哪吒闹海》同样成绩斐然。影片画面制作精细,每一帧都饱含着创作者的心血与情感。这部作品不仅票房大卖,还在国际影坛斩获多项大奖,成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作。还有1963年的《牧笛》,以独特的水墨画风格独树一帜,在国际上荣获1979年丹麦奥德赛金盾奖,展现了中国动画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创新精神。

    漫长低谷:内外交困下的艰难挣扎

    盛极必衰,中国动画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特殊的历史时期,让中国动画的核心力量——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停滞,人才培养出现断层。尽管1977年后上美影恢复创作,推出了《哪吒闹海》《鹬蚌相争》等佳作,但随着老一辈动画人的相继退休,中国动画的发展逐渐后继乏力。


    到了90年代,国产动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日本、美国的动画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迅速占据了孩子们的视野。1999年,上美影斥巨资打造的《宝莲灯》,即便邀请了影视大咖配音、知名歌手演唱主题曲,在制作水平上仍难以与国外作品抗衡。1995 - 1999年期间,日本动画在中国大陆电视播放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0%以上,《灌篮高手》《哆啦A梦》等作品频繁出现在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美国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凭借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在中国电影市场也占据了相当可观的票房份额。

    反观国内动画产业,由于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以动画制作的关键指标帧率为例,当时日本、美国主流动画的帧率普遍能达到每秒24帧甚至更高,以确保画面流畅度和视觉效果,而国内很多动画作品帧率仅能维持在每秒12 - 15帧,画面质感和流畅度大打折扣。

    20年前,刚刚踏入动画行业的饺子对此感触颇深。当时,中国动画不仅发展停滞,甚至出现倒退迹象。正值作画外包和3D技术兴起的时代,中国动画却几乎跳过了20世纪商业动画发展所必需的经验积累阶段,与国外的差距被越拉越大。在这一时期,中国动画仿佛迷失了方向,曾经的辉煌经验未能得到有效传承,作品缺乏连贯性和创新性。许多动画制作公司为了生存,只能承接国外动画的外包业务,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制作技术,但却忽视了自身原创能力的培养。

    强势崛起: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

    近十年,中国动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强势崛起的态势。《哪吒之魔童闹海》便是中国动画复兴的典型代表。

    从剧情来看,《哪吒之魔童闹海》大胆创新,彻底颠覆了传统哪吒故事的叙事模式。影片将哪吒设定为魔丸转世,生来就饱受偏见与误解。这种反传统的设定,塑造出一个充满烟火气、真实可感的哪吒形象。当他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震撼人心的口号时,那种强烈的自我抗争精神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内心,引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无论是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渴望突破束缚的心境,还是成年人在事业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坚持,都能在这部影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

    在人物塑造方面,《哪吒之魔童闹海》同样可圈可点。哪吒不再是刻板印象中那个三头六臂、完美无瑕的小英雄,他有着孩童的调皮捣蛋、倔强叛逆,会捉弄村民,也会因不被理解而委屈难过;敖丙则打破了传统龙族反派的单一形象,他身负家族使命,内心却善良正直,在友情与责任之间艰难挣扎,复杂多面的人物性格使角色更加立体丰满。

    从制作层面来讲,影片的特效制作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准。哪吒挥舞火尖枪时的火焰特效,敖丙施展法术时的冰龙场景,都逼真绚烂,每一帧都展现出制作团队的极致用心。尤其是哪吒与敖丙在山河社稷图中的对战场景,各种法术相互碰撞产生的视觉效果,丝毫不亚于好莱坞大片,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

    在票房成绩上,《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表现惊艳。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月4日23时许,影片上映7天总票房突破50亿,再次刷新影史票房最快破50亿纪录 。上映第7天单日票房达8.44亿,已连续3天单日票房超8亿,创上映以来单日新高,且连续5天实现单日票房逆跌。截至2月4日18时07分,票房突破46.89亿,超过《流浪地球》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榜前五。猫眼专业版预测其最终票房可达72.41亿,有望冲击中国影史票房第一,打破《长津湖》保持的57.75亿票房纪录。


    除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像《姜子牙》等作品也在积极探索中国动画的新方向。这些作品在故事讲述上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价值观,在制作技术上不断突破,广泛采用先进的3D建模、特效制作等技术,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视觉效果。

    中国动画从辉煌走向低谷,再到如今的强势崛起,这一路走来充满了曲折与艰辛。曾经的辉煌是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低谷时期的经历也为如今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当下,中国动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坚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持续提升制作水平,勇于创新,未来必将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在世界动画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动画的下一个黄金时代!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