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 Canoo 宣布破产,成为又一家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中倒下的造车新势力。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因为其创始人曾供职于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
公司背景与创立
Canoo的前身是 Evelozcity,成立于2017年,由法拉第未来的前首席财务官斯特凡·克劳斯(Stefan Krause)和前首席技术官乌尔里希·克兰茨(Ulrich Kranz)共同创立。公司曾推出多款车型,包括电动MPV、皮卡、轿车以及送货车LDV等,计划首先进军美国和中国市场。
破产原因
Canoo的破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财务困境:根据公开财务数据,Canoo在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已达1.12亿美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账上仅剩1600万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资金链紧张。
2. 虚假宣传:公司被指控在俄克拉荷马州的电动汽车生产存在虚假宣传。内部员工揭露,工厂并未生产任何汽车,而Canoo声称交付的车辆大多是由另一家公司制造,仅更换了车身贴纸。
3. 融资失败:尽管公司高管与潜在外国投资者进行了谈判,但最终未能成功获得资金支持。
破产影响
1. 投资者损失:Canoo的破产让投资者遭受重创,其股价在破产消息传出后暴跌。这使得投资者对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的投资更加谨慎。
2. 合作伙伴困境:Canoo与NASA、沃尔玛等机构和企业曾有合作项目,如今这些项目不得不被迫停滞。
3. 行业警示:Canoo的破产给其他电动汽车公司敲响了警钟,提醒企业必须在技术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注重市场需求和商业运营。
行业反思
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贾跃亭对Canoo的破产表示,其倒闭是必然的,因为大量技术是从法拉第未来窃取而来。贾跃亭还强调,创业公司必须坚持原创创新,创始人需亲自下场,长期主义比投机主义更可靠。
Canoo的破产再次证明,造车新势力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重视市场需求和财务健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