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贺岁档《哪吒之魔童闹海》风火开年,哪吒那句标志性的口头禅“我乃哪吒三太子,能降妖来会作诗”瞬间唤醒观众的美好回忆。

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目前票房已达4.87亿,房位居前列。

该影片在制作上,角色数量是“哪吒1”的三倍之多,特效镜头数量也显著提升,同时画面质量和质感相比“哪吒1”有了显著的提升和优化。
观众评价特别棒,几乎没有槽点,全场高燃。这部续作继续展现了哪吒的故事,以超级喜剧和超燃视效风格呈现。
这么高分的影视作品当然少不了制作团队的辛勤付出,导演饺子的功劳也功不可没。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38天,票房突破47亿!平均每天1个多亿,累计票房位居榜首,后来总票房高达50亿。更是荣登中国电影史票房总榜第二!
2003年,还在家里啃老的饺子,估计做梦都不敢想自己能拍出一部50多亿的电影。
1、梦想
饺子原名杨宇,1980年出生于四川泸州,也算是“元老级80后”。

饺子从小就喜欢看漫画书,没事就照着书上的人物自己学着画,起初绘画技艺尚显生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艺逐渐提升,画作越来越逼真,越来越充满活力,我也因此渐渐爱上了绘画。

他的父母都是医生,希望饺子将来按部就班,也能成为一名医务人员,一辈子旱涝保收。
饺子听从了父母的劝说,高中三年专心备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211院校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皆大欢喜。

在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一个学霸的归宿吧。名校毕业,找一份人人羡慕的稳定工作,结婚生子,几乎一眼就能看到将来的生活状态。
大学是命运给饺子的第一次安排,为此放弃漫画梦想,他愿意吗?
2、刺挠
“得不到的总是让人心绪不宁”
大学的时候,没有人管可是放飞自我了,画画有的饺子瘾总在心里刺挠着他,稍不留意又“重新回归老本行”了。

这一干不要紧,一下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大二的时候,他精心创作的作品,鼓起勇气向《科幻世界》的画刊投了自己的画稿。
你还别说,作品居然成功入选了!这下给他增加了很大的自信。
但是,凡事后面只要有但是,那基本上都是一盆冷水。

画刊因为内部原因停刊了,他的作品也因此“胎死腹中”。
大三的时候,饺子的一个同学转行去做软件开发了,知道他喜欢漫画,有天就告诉饺子你可以试试3D动画软件Maya。
饺子怀着试试的心态,用Maya做了几个特效,立刻把自己惊呆了,一下子打开了眼界,世间居然有这么牛X的软件,如鱼得水啊!
那会儿不像现在,网上什么教程都有。他跑遍了学校附近所有的书店,花光了生活费,把市面上关于Maya的书都买了回来,开始一点一点的钻研。

当周围的同学都在自习室中啃着厚厚的医学专业书时,饺子一个人在宿舍里废寝忘食的实操着Maya的各种功能,沉浸在每个新发现带给自己的快乐中。
3、选择
大学毕业之前,家里人得知他又玩起了漫画。
起初,饺子的父亲并不同意他这样“玩物丧志”,只希望他能好好学习,毕业后好找份稳定的工作。

但饺子的母亲看出来了,她那个执拗又懂事的儿子是真的痴迷上了漫画,要从沟通上来解决问题。
她先开说服饺子的父亲,经不起软磨硬泡父亲还是妥协了。同意给儿子买了一台配置还行的电脑。
饺子说:“能有今天这么好的成绩,有大功于父母对我的支持”。
一不小心真活成了“哪吒”
2003年,饺子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他的父亲却不幸去世,家里只剩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
后来去了一家广G公司工作,干了一年左右。
2004年,饺子的同学们都忙着转正,只有他,一言不合就从广G公司辞职了。
他决定追随内心的声音,全身心投入到动画创作中。
这一决定意味着他必须面对经济上的极大压力和生活上的极大简朴。
4、闭关
在接下来的三年半时间里,他几乎与世隔绝,闭关创作,全神贯注于动画创作。
在那个漫长的三年半时光里,饺子仿佛与世隔绝,他的生活简单到极致,几乎与外界断了联系。
他舍不得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肉类的滋味成了遥远的记忆,甚至连与人交往都成了奢侈。
在这段孤独的日子里,他遭受了周围人的冷眼和误解。
亲戚们的不解,朋友们的疏远,让他的世界变得更加寂静。
除了那位始终默默支持他的母亲,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心中的那份执着。
记得有一次,他的一位挚友来看他进门,看到饺子如此沉迷于动画,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失望。
临走时,朋友的话语带着无奈和惋惜:“你娃儿好好照顾自己吧。”这句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割裂了饺子内心的最后一丝期待。
就连得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的理解他的梦想也成了奢望。
但饺子没有放弃,他就像一颗顽石,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他知道,此时唯有坚持到底,才能实现梦想。
才能让周围的人不在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才能证明自己。
那段苦难的经历,成了他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此时的他跟那个被陈塘关街坊领居都嫌弃的哪吒,如出一辙。
5、chu女作
2008年,对于饺子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一年,他的作品《打,打个大西瓜》成功问世,并在国内外动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打,打个大西瓜》是一部时长约16分钟的动画短片,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争与和平、牺牲与奉献的故事。
影片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饺子对于动画艺术的独到见解和不懈追求。
影片中的角色塑造生动形象,剧情环环相扣,充满紧张感,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享受作品,还能深刻体会到导演饺子独到的匠心和对主题的深入思考。
在《打,打个大西瓜》的创作过程中,饺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他运用了丰富的动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使得影片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引人入胜。

同时,饺子还在影片中融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影片不仅具有观赏性,还具有启示性和教育意义。
《打,打个大西瓜》的成功,使得饺子在动画界崭露头角,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多个动画电影节和比赛中获得了大奖,成为了饺子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饺子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动画界的骄傲。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动画人的才华和实力,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合伙人
2013年,饺子的第二部作品《老板的女人》正式发布,原打算能够再创佳绩,但是效果却未能如愿。
那时的他一直在接一些动画散活儿来维持生活,时不时也还会有慕名而来的访客“据说很牛X的”骗子投资人。

2014年,易巧坐上了光线传媒旗下动画公司彩条屋的掌门人之位,这家专注于动画电影的公司,心怀壮志,立志成为中国版的“皮克斯”。
易巧心里清楚,要想打造出精品动画,关键在于网罗全国各地的动画创作高手。
在这个念头驱使下,易巧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饺克力”。
然而,当他满怀期待地拨通电话时,却遭到了饺子的怀疑,误以为他是众多骗子投资人中的一个。
无奈之下,易巧决定亲自飞往成都,寻找这位动画界的潜力股。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易巧就展现出了他对动画的深刻理解。
他不仅和饺子探讨了《打,打个大西瓜》的内涵,还聊起了未来动画市场的走向,以及如何打造一部优秀的电影。
这一番交流,让饺子心中暗喜:终于碰上个懂行的!
易巧也看出了饺子的才华,心想:这家伙不谈钱,只谈动画,对动画的热爱可见一般,就是他了!
在谈话的兴头上,易巧试探性地问饺子手头上的项目,甚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退回那些已经预付的外包款项,一起干一件大事。
饺子的回答干脆利落,几乎没有犹豫,直接答应了。事情对了,人也没错,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这种一拍即合的友谊和默契,不禁让人想起《哪吒》中的哪吒和敖丙。

半年后,在北京的易巧收到了一封来自饺子的邮件,附件是一个略显粗糙的PPT,讲述的正是《哪吒》的故事雏形。
易巧一看,心里想:这PPT做得是真不讲究,但故事是真有意思!于是,他再次飞往成都,饺子满心欢喜地以为合作已经板上钉钉,却没想到等来的是易巧对剧本全方位的“吐槽”。
饺子听后,心里一惊:我去,这些毛病我都知道,但没想到他都看出来了,这个投资人真不简单。看来这次是真的要下功夫了!
7、死磕
就这样,两人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剧本打磨。这段经历,不仅见证了他们的友谊,也孕育了一部动画电影的传奇。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对了人,对了事,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共创辉煌。

2019年,当《哪吒1》的上映礼上灯光璀璨时,饺子的心中或许有着难以言说的激动。
然而,光鲜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坚持。
他的chu女作《打,打个大西瓜》耗费了他三年的心血。
这种对创作的执着,正是饺子口中“没有捷径,只有死磕”的真实写照。
《哪吒之魔童降世》制作最终历时3年,剧本修改66次,先配音后作图的工业流程,共有20多个外包团队,1600多位动画制作人员参与,产生1400多个特效镜头。
而直到上映的前一天,饺子还在“鸡蛋挑骨头”,很多跟他混的同事都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他的故事,就像他笔下的哪吒一样,充满了不屈和坚持。

在《哪吒2》定档的消息发布时,饺子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一条消息,配上了一个哪吒“局促”的表情。
有网友戏谑地评论:“‘失踪人口’终于回归了!”对此,饺子只是淡淡一笑,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我觉得我就是适合埋头苦干,这种状态也是我最享受的。”
生活中的饺子低调而内敛,他坦言自己有些“社恐”,而在媒体的报道中,他的身影也确实鲜见于公众视野。
8、磨人
《哪吒2》的制作周期长达五年,饺子直言,从全球范围来看,制作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都需要不短的时间。“好东西只能慢慢磨。”

在这五年中,饺子和团队的工作状态是可想而知的艰辛。他解释说,制作动画电影与实拍电影不同,它更像是工业流水线式的生产。
“我们每天的工作按部就班,每天导演不断传达、阐述自己的想法,团队接收到了后进行磨合实验,做出来了后,导演又反馈,反复打磨,非常磨人。”
有的镜头制作甚至贯穿了整个周期:“三年多一直在做一个镜头,最后拿出来的不一定是我们最理想的结果,但已经是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饺子说,一些实验性的镜头,因为之前没人试过,所以无法用时间来规划进度,“就像一道数学难题,说不定什么时候能解决。”

饺子坦言,影片中耗时超过三年的镜头不在少数,尤其是最后的大决战中的几个重量级镜头,例如剔骨削肉场景,既要震撼观众又不能血腥,还得兼具凄美感,最初想用特效解决但失败了,只能靠动画师人工手调;天元鼎端龙宫的场景,直径3-4公里的鼎壁上无数骷髅头,要兼具规则性、随机性和动态表情动画,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试探磨合才最终成型。
在《哪吒2》中,观众将再次见到小哪吒、敖丙、李靖、殷夫人、海夜叉、结界兽等老角色,同时也有新角色加入,如四海龙王的人形亮相,特别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女性形象,让人眼前一亮。

谈起《哪吒2》中的新老角色设定,饺子表示,哪吒、敖丙的性格在第一部已经定位,他们在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与庞大世界观背后推动力量时,会有新的感悟与觉醒,呈现出变与不变的状态。敖光在《哪吒1》中已经露面,只是大家认知较浅,这次观众对敖光会有更立体的认知。
预告片中,哪吒的台词从“我命由我不由天”转变为“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这反映了哪吒精神状态的转变。饺子期待观众看完全片后的反响,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心态的写照,获得不同的思想动力。
作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物,哪吒的故事有多个版本,也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剧。在饺子看来
正如饺子所说:“每一个时代的故事,其实都符合那个时代的思想观、价值观的。
现在社会整个思想理念,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又更新过了,当代观众所想所感都不一样了,我们就真正为他们做一个好的电影。”

那个荧幕上的哪吒不是别人,正是导演饺子的化身。
说白了,真正不认命的人是饺子。

命运为他安排的,他都不认,他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
不认命,才是饺子的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