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好消息,造车终于开始“赚钱”了!

    #零跑凭啥成为第二家盈利新势力#


    这消息可太提气了!


    零跑汽车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真是给整个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我浪哥在汽车圈摸爬滚打20年,看着这些造车新势力从无到有,从亏到赚,说实话,这心情真是五味杂陈。


    今天就给大家好好掰扯掰扯这事。


    1盈利才是硬道理

    说实在的,这些年我看着一个个新势力车企烧钱玩命造车,心里都捏了一把汗。


    知道为啥吗? 没有一家车企能靠着一直烧钱活下去,实现自我造血才是王道


    几年前我就说过,不要看谁融资多少亿,关键是看谁能真正赚到钱。


    有的车企几百亿就这么没了,连个水花都没冒出来,这不是闹着玩嘛! 融资越多,创始人话语权就越小,这就像是在给自己戴上了金手铐 。创始人的股份被稀释得只剩个位数,那还谈什么远大理想?


    理想汽车在2022年就率先“支棱起来”了,年收入破千亿,成了业内“真香定律”的代表。


    人家玩得溜啊,用同一个平台套娃设计,既省钱又高效,这波操作是真的“顶呱呱”。


    能当“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没点真本事能行吗?


    2零跑的逆袭之路

    零跑这回可是给全行业上了一课。2024年第四季度利润转正,全年卖了29.3万辆车,比上年翻了一倍多!营收破305亿,同比增长80%,这数据一出来,不少老玩家都得“气的蹦起来”。



    特别牛的是,人家的降本功夫做得真扎实,18个月就实现了40%以上的成本下降 。这不是一般的本事,这是实打实的硬功夫。我认识不少供应链的老朋友,都说零跑在成本控制这块儿是真有两把刷子。


    最让人“上头”的是啥?零跑的C系列车型占比超77%,毛利率提升到8%以上,这说明啥?说明人家的高端产品卖得好啊!这才是真正的“打脸”那些说造车新势力只能靠低价竞争的人。


    3行业新风向标

    我给大家捋捋这事的重要性:


    1. 销量破2万就有戏 :月销稳定在2万到3万台,基本就能开始转利润了。看看小鹏去年第四季度,单季交付9万多台,这已经是妥妥的“出片利器”级别了。

    2. 头部效应明显 :蔚来和小鹏这些头部玩家的销量都到这个level了,指不定哪天也要给咱们整个“惊喜”。小鹏更是放出风来,说今年第一季度就要实现季度盈亏平衡,这是要“走路摇头晃脑”的节奏啊!


    1. 技术积累见成效 :这些造车新势力都快十年了,该踩的坑都踩过了。从智能驾驶到三电系统,从制造工艺到供应链管理,都有了相当的积累。这就像是从“买菜车”逐渐进化成了“国民神车”。

    4传统车企的尴尬

    不过我得提醒各位一句: 现在买车真得擦亮眼睛 。别看是大厂背景,该凉的还是会凉,就像广汽的合创说拜拜就拜拜。这让我想起以前那些合资品牌的新能源子品牌,现在还有几个能叫得上名字的?


    很多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子品牌就像是“老咕噜棒子”,技术跟不上,产品卖不动,最后只能黯然退场。这车市说白了就是个丛林法则,适者生存。


    52025年的生死战

    2025年绝对是一个分水岭。 能扛过这波寒冬的,基本就站稳脚跟了,扛不住的,那就只能说再见 。不是我说丧气话,这就是市场规律。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比的就是谁能真正赚到钱。那些天天喊着“战略性亏损”的,迟早得面对现实。前期投那么多钱建充电桩、搞技术,要是市场突然变天,这些投资分分钟变成包袱。


    就拿那些动辄几百亿的投资来说,建了一大堆充电桩,万一以后无线充电或者换电模式成主流呢?那这些固定资产不就成了“油老虎”?市场变化太快,押错宝可是要命的。


    对消费者来说,现在买新能源车要看三个点:企业盈利能力、产品力、服务网络 。企业要是一直亏损,指不定哪天就“天塌了”。产品要是不行,那就是给自己找罪受。服务网络跟不上,那就是买了个“驾驶玩具”。


    看着零跑和理想已经实现盈利,我觉得2025年肯定还会有好戏看。那些还在亏损的企业,要么加速转型突围,要么就准备好被市场淘汰。这就是商业的残酷现实。


    你们觉得2025年会有几家造车新势力能笑到最后呢?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