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日产汽车全球裁员9000人,现有63名高管岗位不保!

    失业经理人头像失业经理人头像
    失业经理人01-21

    日产汽车全球裁员9000人,董事体制将缩小!


    失业君小编 | 文
    WAVYVISUALS | 图

    在经营压力增大和业绩下滑的严峻形势下,日产即将启动一项全球性的大规模裁员行动,裁员人数高达9000人,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大约133,580人)的7%。



    据日本媒体报道,此举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并为与本田的经营整合铺平道路,同时消除本田对日产经营重建的顾虑。除了实施裁员,日产还要进行高层管理结构调整。



    此次裁员计划不仅涉及日本本土员工,还包括北美、亚洲和欧洲等多个地区的员工。日产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明确各地区的裁员规模,并计划在2026财年前完成整个调整过程。尽管此次裁员无疑会对日产汽车的全球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但具体影响的程度将取决于各地区的裁员规模以及裁员后的业务重组情况。


    ▲日产高层

    在高层调整方面,日产汽车计划缩小董事体制,在2025年4月对现有63名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缩减,但具体的减员数字尚未对外公布。除了高层管理人员的精简外,日产还将进一步简化管理层级,旨在加快决策速度,缩短新车和发动机的研发周期,并制定出更加贴合市场需求、灵活多变的销售策略。



    自2024年11月起,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田诚主动提出削减自己50%的月薪,而公司执行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亦将自愿跟随减薪。此外,日产还规划了裁员以外的措施,包括出售所持三菱汽车的部分股权,以改善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同时,日产还将致力于缩减销售、综合及行政费用,全面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优化其资产结构。



    在2024年12月23日,日产汽车与本田汽车共同宣布,双方已就潜在的合并事宜达成谅解备忘录,标志着正式合并谈判的启动。两家公司预计在2025年6月达成业务整合的最终协议,该协议将涵盖股份转让等相关安排。此次合并旨在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双方的整体竞争力。合并后的实体有望在全球汽车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失业君小编的分析,日产汽车在近年来承受着显著的经营挑战,其业绩呈现出下滑趋势。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公司亟需实施一系列策略来削减成本并提升效率。裁员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及运营开支,进而增强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此外,高管团队的精简同样对于优化公司架构、提升管理效率及决策速度至关重要。通过缩减高管人数,公司能够更迅速地做出决策,增强市场适应性,并制定出更加灵活多变的市场销售策略。


    鉴于高管薪酬普遍较高,减少高管数量还能进一步削减人工成本,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日产与本田即将进行的经营整合而言,高管团队的优化能够为整合过程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持,消除本田对日产经营重组的顾虑,确保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日本横滨日产全球新总部

    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兴起使得传统燃油车市场逐渐萎缩,日产汽车因此遭遇了销量的严冬,东风日产等品牌销量显著下滑,拖累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整体表现。



    2024年全年,日产汽车(涵盖乘用车与轻型商用车两大领域)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696,631辆,同比减少了12.23%。具体来看,东风日产(涵盖日产、启辰及英菲尼迪品牌)的销量达到了656,615辆。



    尽管北美市场对日产而言至关重要,但近年来该市场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迁,导致销量增长动力不足。据日产公布的销量数据,2024年日产(含英菲尼迪品牌)在北美市场实现了约924,008辆的销量,与2023年相比,仅实现了2.8%的微增。然而,日产仍需应对多重挑战。一方面,Altima、Armada及Murano等车型销量的下滑,凸显了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英菲尼迪品牌销量的下滑,也映射出豪华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对品牌、产品力与服务水平要求的提升。


    总而言之,全球汽车行业正步入一场深远的转型之中,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愈发显著。为顺应这一变革,日产汽车亟需加大对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但这一过程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故而,采取裁员等成本控制措施,以增强盈利能力,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更多的资金资源。




    网友热议


    @耿鸽鸽GIGI(IP京)

    哎呀,日本在新能源上选错了赛道!大家一股脑儿地都去搞新能源,日本也不例外,但他们另辟蹊径,搞的是氢能源,手里攥着一大堆专利,本以为能靠着这些专利悠哉游哉呢,结果特斯拉和中国直接换了条路,奔锂电新能源去了……




    @Twihaulla996(IP沪)

    真是想不明白,那些顶级的工业大国,手里握着顶级的燃油技术,还瞧不起电动这块儿,觉得没前途的外企车厂,结果中国新能源车一冒头,他们就开始降价、减产、裁员,忙得不亦乐乎。


    @怂怂的浩子(IP粤)

    之前还有个救星,为了逃出去,愣是躲在大提琴箱子里才离开日本。




    @摩翎航(IP黑)

    日产汽车的财报,那下滑速度比销量还快呢。就拿轩逸来说,一款车卖了十几年,一点进取心都没有,被淘汰那是迟早的事儿。


    @顾辰Issac(IPJP)

    现在日系车的内饰和车机系统,看着真是太落后了。在国内,二十万以内的市场,被新能源车碾压得不要不要的;高端市场呢,又拼不过BBA;头顶上还有个丰田老大哥跟它抢饭碗,现在啊,估计连口汤都快喝不上了。




    最后一条,

    谁说不是呢……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