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比亚迪会是中国的福特么?

    茶水间吐槽师头像茶水间吐槽师头像
    茶水间吐槽师2024-11-18

    我去年提到一个观点:

    如果未来中国也能实现家家户户有一辆车,这个造梦者最大的可能性是比亚迪。

    在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以后,在秦下探到9万+甚至有可能更低价位以后,这个历史使命已经越来越清晰。

    比亚迪对于中国汽车行业,很可能相当于福特之于美国汽车。

    福特在1908年推出的Model T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平民汽车,凭借革命性的流水线装配方式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升了可靠性,让普通工薪阶层也买得起私人汽车,从此改变了美国人的出行方式,塑造了「车轮上的美国」。

    中国汽车行业起步虽然也已有几十年,家用汽车保有量也达到了惊人的2.94亿辆,但还远远做不到美国式的「家家都有一辆车」,离汽车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小米、华为、鸿蒙智行、理想、蔚来、极氪等等这些国产品牌当然也都是很好的,但他们要么像小米这样走精品路线,要么像X界一样走贵价路线;理想和蔚来更是从豪华车市场价位切入,一度不做平价车。这些品牌可能会造出一辆人气很高、品质也很棒的产品,但对于「让每个家庭都有一辆车」显然没有兴趣;

    而合资品牌虽然背负过历史使命,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任务,也的确不负众望为中国汽车行业做了冷启动,但似乎好像大概也没有兴趣做「中国的福特」。

    目前来看只有比亚迪,正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

    依靠秦、海鸥、海豚等平价车型,和宋、元等极具性价比的车型,比亚迪正在县域市场攻城略地。我老家很多发小婚前婚后第一辆车就是比亚迪,很多内地农村人祖祖辈辈没有买得起过家庭轿车车,是比亚迪让他们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这算不算个体意义上的「中国梦」?

    比亚迪和福特还有很多地方相似。

    比如说自福特以后,汽车行业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厂不仅直接提供了大量岗位,还带动了石油、橡胶、钢铁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比如福特是第一批走向国际市场的美国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和欧洲传统品牌竞争,拿下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也奠定了「美系车」的市场地位。

    这些事情,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也正在做。

    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样承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使命。在此之前的二十年,支柱产业一直是房地产,毋庸讳言也不能多言,卖地那一套走不下去了,我们把宝压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上,我们必须要把这条路走通;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也要走出去,赚外国人的钱。正如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把基地建到欧洲汽车的腹地;在泰国建厂,绕开一系列国际管制……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路,虽然满布荆棘,甚至很多同胞多有微词,但不走出去终究突破不了市场天花板。

    这就是我的观点:

    比亚迪可能会成为中国的福特,有望让国人实现家家都有一辆车,也有望带领国产汽车行业替代房地产成为新的支柱行业。

    去年提出这个观点时,我还不算「我迪朋友们」。那几年迪厂对以丰田为代表的合资厂咄咄逼人,不像现在这样锋芒尽敛。那时我没少调侃迪厂。

    自从今年以来,随着比亚迪逐渐站稳国产新能源汽车一哥的地位,对外部的攻击性越来越收敛,专注于做自己,极少和友商发生摩擦,越来越像老大哥。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