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混动路线的选择

    蛋总说车头像蛋总说车头像
    蛋总说车2024-10-12

    以前总是听到一句话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叫丰田一种叫其他,随着国产车混动的崛起,现在可以这么说混动主要分两种,以大电池外界电源配以混动装置的国产插混/增程,以及小电池混动系统的日系,这两种混动可以说占据国内混动绝大多数市场,那么他们到底如何选择?

    不得不承认日系技术强

    除了部分极端立场的人士外,稍微懂点技术的必须承认一点那就是日系混动尤其是丰田为主的混动技术确实已经炉火纯青了,2度左右的电池就可以做到油耗与稳定性兼顾,而且我们几乎听不到丰田高速失速的新闻或者报道。而销量也可以反映这个问题,甚至我不用数据就可以说明,那就是网上一直嘲讽马路三大妈,但是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正是因为他们太常见了造成这一现象,才被我们嘲讽。要知道两田和日产口碑在全球都已经积淀几十年了,其车型在全世界各地市场都接受了不断的打磨,技术底蕴都是世界级的。


    (普锐斯到现在近三十年了,日系混动有了足够多的积累)

    插混路线优势又在哪里?

    自主品牌插混动力开始普及也就十年左右,随着日系混动部分专利失效,在大概五年前迎来大规模普及,也渐渐摆脱了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背着空电池到处跑的形象。目前插混尤其增程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的主流,虽然被内涵大电池大油箱是套路,但我认为插混/增程起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绕开大排量发动机使得利润更高中大型或者全尺寸轿车SUV制造成为了现实。稍微熟悉中国市场的人都知道,中国人买车喜欢大车,尤其是大型SUV和中大型轿车,在燃油车时代,这些车型往往被进口和合资品牌占据市场,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动力可以选择。尤其是六缸八缸发动机,让绝大多数自主品牌望尘莫及;这些车型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所以插插混/增程动力的出现确实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看到5米2这种级别自主品牌大型SUV用一台1.5T发动机加插混系统可以解决动力问题,甚至百公里加速还不差那些V8发动机,这在十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

    第二底盘问题,由于借鉴纯电动车设计策略,将大电池包放置于底盘,这样降低了底盘重心,又借助电池包增强刚性。提升了底盘整体,尤其对于缺乏中大型车燃油车底盘的自主品牌来说,有了电池包的加持后,他们完全可以造出更大的车型。

    可见在缺乏大功率多缸发动机和大型燃油车底盘的技术的自主品牌,插混/增程加大电池模式确实为了他们在中大型及其以上级别车型推出提供很好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另外充电桩的普及也是插混加大电池模式得到迅速认可的原因,尤其很多插混车型还配有快充模式。


    得益于插混/增程系统;一台1.5T发动机可以把一台5米2的全尺寸SUV做到零百加速5秒多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两者的优缺点又在哪里

    日系混动模式有几大优势,第一无需充电桩,这对于很多大城市缺乏固定停车位的人来说确实省去找充电桩的麻烦,第二油耗稳定,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往往靠一块小电池就可以做到百公里4-5个油,第三由于多年的发展,质量稳定性也是可见的。不足之处在于价格偏高,而且动力水平不像自主品牌百公里动辄4-5秒,相对要保守。

    自主插混或者增程优势又在哪呢?第一在电量充足下大部分车型加速迅猛,第二车型选择丰富,尤其是中大型SUV和轿车,很多都有增程式选择。第三则是价格相对便宜,一台大型全尺寸SUV 比如M9和L9 其价格也就50-60万,而同级别的合资或者进口燃油车竞品往往需要100万以上;而且像4米8的秦L才10万不到。当然其缺点是需要方便的充电条件,尤其大电池往往都是十几度以上,鉴于油电转换效率光靠发动机充满似乎不太现实。这里其实有个逻辑悖论,那就是既然可以方便充电又为何要买插电混动?不如直接买纯电。不过这个问题可以由春节十一这种长途需求来解释,前提是油电转化效率需要保障电池有足够的电量维持动力,也就是避免高速失速的现象。另外一个不足就是毕竟自主品牌插混/增程动力发展时间较短,其质量稳定性依然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说到这里就很明白了,日系插混和自主品牌插混哪里更合适自己?或许心中自有答案。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