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哈弗猛龙PHEV探店评测:“轻越野”是造壳子还是物有所值?

    开朗饼干0j1头像开朗饼干0j1头像
    开朗饼干0j12024-07-20

    关于长城的口水战在网络上从来不缺,可关于长城的车我见过的独立评测少之又少,甚至比奇瑞的都多不到哪儿去,原因和奇瑞有些相似,因为独立车源非常稀少。好在长城的渠道比奇瑞靠谱多了,要找到合适的门店和试驾车并不是很难。

    只是,相比起门庭若市的比亚迪王朝网和海洋网,哈弗的门店会稍显冷清,销售少、看车的客户更少,以至于我自己进门东摸摸西逛逛快十分钟了才有销售发现我……

    不过没关系,今天的主角就是它——哈弗猛龙。


    坦白来说,敢于把一台面向主流家用市场的SUV车型,造成这副模样,是需要点勇气和毅力的。所以我个人其实挺佩服长城的产品经理,无论是坦克300、大狗还是猛龙,都敢于吃第一口螃蟹,把这种硬邦邦的越野风格直接套到自己的主流价位车型身上。这样的“反内卷”方式,不比在发布会上打嘴炮强多了?

    方正的造型风格,让它的车身线条变得非常平直,不像通常的城市SUV或者轿车那样带有大量复杂的流线型面过渡,车身覆盖件之间似乎都是横平竖直的。所以我看了大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明显的车身做工上的破绽。至少这是件好事。当然如此粗犷的外观,风阻系数是低不下去了。

    另外,门把手依然采用了最传统的外露横拉式,没有盲目去追隐藏式的潮流,这一点要给个大大的赞。顺带一提,图里的是最新的24款车型,轮圈加大到了19寸,样式也更贴近于城市化的风格。不过盯着这样的造型,我觉得还是23款的18寸配大扁平率的轮胎更搭一些。


    得益于风格鲜明的内饰设计,相信这种情况下应该没多少人会特别计较中控台大面积的硬塑料用料。而且中控台的做工还是很扎实的,多处按压之下除了空调出风口的装饰件之外,没有发现会产生明显形变的地方。


    挡把的造型设计,可以说是我最近见过的新车里最让人过目不忘的一款了,硕大的尺寸,能让人非常舒服地把手搭在上面。拉动时的阻尼感偏大,但是很有韧劲。

    表面的压花处理在丰富内饰细节的同时,也很好地弥补了用料档次的问题,刻意裸露出的镀铬铆钉更是增色不少。下方硕大的扶手底部做了封死的处理,不但视觉效果粗犷,而且多了一排宽大的储物格,实用性很强。

    作为一台近一两年诞生的新车,它保留了大量的实体按键,而且按键的尺寸都非常大,虽然做工水平并不算很高,特别是中控屏下方排列的空调功能键,有个别键在按压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有细微的旷量。但是起码功能的设计都是“正常”的,没有去做各种花哨的形式创新,学习成本很低。这对于如今的新车来说挺不容易的。


    车机系统的设计比比亚迪Dlink 4.0的风格更清爽,将Dock栏设置在屏幕左侧的做法和小鹏、零跑很相似,理论上的确可以有效减少手的位移,操作更便利。不过这种做法也带来一个问题:方向盘会在某个角度挡住Dock栏,导致开车时下意识的瞬间看不到功能入口。

    考虑到实体按键比较多,所以Dock栏里的内容相比其它车型会少一些,主要保留了空调、主页、设置页、多媒体和地图的入口。

    车机的流畅程度也不错,刷新的帧率不算高,但是跟手程度尚可,至少比吉利系的非魅族车机强多了。

    门板边除了通常的储物格之外,还特意掏空了一部分,做了一个独立的杯架,固定的带子还带有一定弹性,算是一个别出心裁的点。

    人机方面,前排的坐姿可以说是很标准的SUV风格了,车头高、座椅的臀点更高,哪怕是最低的H点也能够完整看到几乎整个发动机舱盖。座椅填充厚实、柔软度出色,尤其是腰托高度很合适,不会出现所谓的“水蛇腰设计”的问题。

    后排座椅的表现也是十分优秀的,坐垫、靠背的柔软度和填充水平都很在线,而且坐垫长度充裕、前排座椅下也有足够的空隙,头部空间更是不在话下。

    不过,猛龙的车长虽然达到了4800mm、已经是中型SUV的水平,但是座舱内的侧向空间感比相对宽敞的紧凑型SUV大不了太多,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大狗上。

    如果你在哈弗展厅里坐过同级别、但是不同定位的枭龙系列,你会非常明显的感觉到这点。显然,哈弗旗下走OFFROAD风格路线的车型,内笼的厚度会比走城市化路线的车型更大,导致车内空间受到了挤占。

    由于Hi-4体系的电池包都安排在了后轴之上的位置,虽然降低了电池包刮底的风险,但是尾厢空间直接就被吃掉了一大块,同时抬升了尾厢的地板高度,所以猛龙的尾箱地台明显偏高,而且尾门也没有电吸功能。好在得益于方正的车身造型,后备厢容积高达586L,内部的平整度也不错,而且后排放倒座椅之后也能做到几近全平。


    接下来说说动态。开上手几分钟之后,你会发现,猛龙的驾驶感是非常标准的一台城市SUV调校风格。动力的输出感觉类似大排量的2.5自吸,没有过于迅猛的发力,响应性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纯电车那么“贼”,好在线性度很不错,整个动力系统运转十分安静,推背感不强烈,但是输出一点也不弱。由于试驾的时候电池组的SOC比较高,所以哪怕油门全开,发动机介入的声音也不会很明显。

    底盘方面甚至可以算是上乘了。转向的电子味会有点偏重,但是打起来很轻巧,而且随角度的阻尼感足够均匀。减震的风格有点偏硬,但是韧性不错、厚实感很足,过一些细碎路面的时候还有一些紧绷感,甚至过弯时的支撑性也不差。

    只是偏高的车身会让你感觉车辆惯性有点大,对轮胎的抓地能力有点担忧。这样的表现,至少比起几年前魏派VV系列的水平要高出很多。

    最后简单谈谈隔音。胎噪的抑制做得很不错,搭配的朝阳RP76+主打的就是静音舒适。对于环境的噪音隔绝也很优秀,甚至于路面上的大货车呼啸而过的声音都能压制住。只是在国道上巡航时候会有明显的风噪,毕竟庞大而方正的车身摆在这里,物理条件很难逾越。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