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十年造车计划被曝搁浅,苹果公司嗅到了什么风险?

    大河财立方头像大河财立方头像
    大河财立方2024-02-28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张克瑶 实习生 蓝晓宇】北京时间2月28日上午,苹果公司放弃造车的爆料惊诧了科技圈和汽车圈,蛰伏十年之久的造车计划戛然而止。有趣的是,震惊之余,多数人表示对此并不意外。

    消息面显示,取消造车的同时,苹果公司转向生成式AI。业内认为,鉴于电动汽车市场高增长期的结束,苹果公司终止造车计划是明智之举,因为已经错过了新车上市的最佳窗口期,转向人工智能是在相对熟悉的赛道上徜徉,而人工智能才是汽车下半场的赛点。

    苹果公司被曝放弃造车计划

    北京时间2月28日凌晨(注:美东时间2月27日下午),据苹果爆料记者马克·古尔曼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取消了长达十年的电动汽车计划。知情人士称,苹果是周二在内部披露的这一消息,令参与该项目的近2000名员工感到意外。许多从事汽车研发的员工将被调整至人工智能部门。目前苹果公司暂未回应此事。

    消息一经爆出,科技圈和汽车圈纷纷关注。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个人社交账号转发了该消息,并配上“致敬”“吸烟”表情包,内涵式评论由粉丝自行解读。

    理想汽车CEO李想则明确了个人态度。李想认为,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李想还分享了和粉丝互动的观点。在他看来,战略层面,新业务能聚焦一个,就绝不做两个。恒大、乐视在内的战略闹剧不会在苹果上发生。

    相比李想的观点分析,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的反应比较大。“看到这个新闻,非常震惊!”雷军说,小米战略是“人车家全生态”,他们深知造车难度,3年前依然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

    造车计划研发目标历经多次调整

    据了解,苹果公司的造车计划始于2014年,内部称之为“泰坦计划”。根据公开信息,苹果在造车项目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该计划一度有大约5000人参与。

    格局研究所汽车首席观察员贾智超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苹果停止“泰坦计划”,其实早有预兆。贾智超分析,乔布斯曾将苹果的产品基因定义为“不求第一,但求最好”,所以“泰坦计划”几经换帅,既没有产生颠覆式创新,又消磨了公众的期待。

    公开信息显示,苹果公司曾推迟汽车发布时间,十年间也多次调整“泰坦计划”研发目标。早在2022年3月,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就爆料苹果内部对造车项目动摇。今年1月,马克·古尔曼称,苹果已经将首款智能车的发布时间,延后到了2028年。至于研发目标,苹果公司曾在L4级别自动驾驶和L2+级别辅助驾驶系统之间摇摆。

    尽管“泰坦计划”未有成果,但苹果公司已在汽车行业发布CarPlay软件。汽车驾驶员可通过CarPlay软件访问iPhone的地图和Siri等功能。有消息称,CarPlay软件正被重新设计,以便与车辆控制和娱乐系统更深入地集成。

    十年间汽车市场已“变天”

    市场不会对任何犹豫者宽容,包括苹果公司。

    放眼全球,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历经十余年发展,已经连续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新三样”之一,从我国市场卷出来的国产汽车厂商,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全球车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产汽车品牌。

    贾智超和李想的观点基本一致。贾智超认为,苹果停止“泰坦计划”、转向人工智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作为供应链大师的苹果CEO库克低估了汽车供应链的复杂程度。曾经的苹果积极寻找智能手机之后的产品主线,汽车只是诸多尝试之一。

    在贾智超看来,苹果并没有足够的现有技术可以赋能在造车上,虽然花费了十年时间来研究,但确实错过了造车的最佳窗口期,再坚持造车极有可能将苹果逼入泥潭。

    “现在苹果决定all in AI,是为了能把之前积累的软硬结合优势发挥到最大,也是从日渐严峻的汽车市场竞争中抽身,早早转向更加拥有想象力的AI市场,这条路更加适合苹果。”贾智超说,在AR、VR等项目上加大AI投入,会给苹果带来新的标签。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万次阅读
    156评论
    12赞同
    收藏
    分享
    156评论
    1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