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对话大运新能源远勤山:低价车投石问路 坚定不移向汽车转型

    南通天龙大运石云头像南通天龙大运石云头像
    南通天龙大运石云2024-02-03

    “我们转型新能源乘用车,一开始选择研发生产悦虎(图片|配置|询价)和远志M1两款中低价位车型是为了“练练手”。我们用这两款车型探路,去熟悉和了解新能源市场,通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逐渐获得消费者认可,同时也为今后研发其他更高端的新能源车型奠定市场基础。”在成都国际车展举办期间,大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远勤山先生、产品研发总监王震先生接受了媒体采访。远勤山表示,汽车行业的生存规则就是看“综合实力”。大运新能源有底气,有口碑,有实力注重品质与服务,致力为消费者打造舒适便捷的新能源车型,带给消费者更加幸福美好的体验感。
    记者:大运集团在摩托车和重卡领域已经取得了傲人成绩,是什么原因让大运选择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新能源赛道?
    远勤山:说到竞争激烈,其实摩托车竞争更加激烈。国内摩托车企业原来有五六百家,现在只剩下十几家,而且赚钱的可能不到十家,关键是再也没有一家企业新入局,这才叫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有许多新进入者,就证明激烈程度还不够,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从摩托车向汽车转型 ? 摩托车在20年前是个奢侈品,但是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汽车出行需求的逐步加大,摩托车在国内市场逐步萎缩,现在国内主要以大排量高端“玩家”为主,市场主要以出口为主。这个时候我们不可能因为国内摩托车市场缩小,大运跟着一起缩小,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向汽车转型。
    记者:在成都国际车展上,大运新能源携小型SUV悦虎和MPV远志M1亮相车展。大运新能源为什么选择首先用这两款车型进入新能源市场?
    远勤山: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后,我们最初研发生产了悦虎和远志M1两款中低价位车型,主要是先“练练手”。我们用这两款车型探路,去熟悉和了解新能源市场,通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获得消费者认可,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大运新能源重工品质的品牌印象,从而为今后研发生产其他更高端的车型奠定市场基础。这个过程可能会很辛苦,就像我们家里养小孩一样,一开始不赚钱,如果小孩多,还花销大经济负担重,但是如果没有孩子就没有未来,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相信只要产品好,市场接受的程度就会越来越高。我们做这两款车以后,市场反响非常好,尤其是远志M1,驾乘体验比我以前开的几百万的车都要舒适,这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的信心和斗志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今后更加高端的车型研究工作中。
    记者: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有许多跨界入局者,比如小米、零跑,都是从其他行业做得比较优秀转型的企业,开始做新能源汽车。大运转型做新能源有什么样的竞争优势 ?
    远勤山:其实不管是从哪个行业进入汽车行业,都需要具备综合实力。什么是综合实力?第一要有技术人才的积累,第二要有资金的基础,第三要有精准的市场判断。这三项缺一项很难干,缺两项就干不成,缺三项就是盲目浪费钱。
    那么,我们转型新能源汽车靠什么?首先,我们有几十年的基础底蕴。我们做摩托、做卡车,在技术、人才、管理方面积累的基础,和做新能源汽车的原理基本都是一样的。
    其次,在摩托车、房地产、卡车等产业获得的利润,为我们进军新能源汽车积累了很好的资金基础。
    最后,我们销售汽车有几十年时间,制造汽车又有二十年,可以说对整个汽车的市场非常了解,这就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靠什么赢取市场的规模效应?靠什么持续做大做强?首先主要还是要靠产品,产品就是最前面的“1”,然后还要有好的性价比,还要通过媒体宣传广而告之,然后通过在全国铺设渠道网点,让消费者看到.试驾体验到,最关键的还是消费者购买后好的口碑,通过好口碑的不断积累就会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就像我们的远志有做网约车的,有的车在两年时间里最多已经跑了50万公里,有很多车已经跑了40万公里,都没有大的质量问题,我们可能是新能源汽车业内唯一作出三电系统8年或60万公里保修承诺的企业,这就是我们的底气和口碑。
    记者: 我了解到大运执行的是双品牌战略,像刚刚提到的大运新能源是悦虎和远志M1两款车型,还有远航系列。它们的品牌定位有什么区别?
    远勤山:悦虎走的是亲民路线,花很少的钱就能够满足日常出行需求,它的定位就是代步实惠、上下班方便。
    远志主要市场是网约和家庭,它的定位就是经济和舒适,很多旅游城市,如三亚、桂林、云南、山西等地方都卖得很好,因为它坐着很舒服,还很省钱,我们针对这款车打出的广告就是:如果在高速路面上行驶达不到高铁的舒适程度不要钱,因为我们具备这样的技术底气
    远航汽车走的则是高端路线,定位于精英人士的消费需求,我们在远航产品上应用了许多世界先进技术,代表能够享受到更科技感、更智能化的高端体验
    记者:大运悦虎被称为“潮玩纯电越野小钢炮”,是因为它具备超高安全性、拥有极好的通过性,动力性能也非常强劲。能具体展开介绍下“小钢炮”的越野性能吗?为何说它更适合都市代步?
    王震:悦虎作为大运旗下首款SUV车型,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都市及乡村用车的便利性和通过性问题,在尺寸上选择了小型suv的方案,它的车身尺寸为3695*1685*1598mm,轴距为2410mm,在纯电SUV中有着优越的轴距数据,做到了小车身、大空间,开着很灵活停车很方便,非常适合城市代步出行。
    同时,悦虎主要的行驶场景是城市及乡间道路,路况较为复杂。对此,悦虎设计的最小离地间隙为201mm,接近角26°、离去角40°,具有很强通过性。悦虎还是同级别里唯一一款前后均为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且带横向稳定杆的车型,带横向稳定杆的独立悬架具备了优异的响应性和操控性,从而让车身有了良好的稳定性,就算是乡间颠簸坑洼路段,车内人员驾乘起来也是非常舒适,具备了很强的越野属性。
    记者:随着市场不断扩张,车型愈加丰富,服务也要跟上步代。大运新能源的服务体系怎么样?
    远勤山:能把乘用车服务做得好的,不一定能把卡车服务做得好,但是能把卡车服务做得好的,一定能把乘用车服务做好。
    为什么?因为卡车的售后服务难度比乘用车大得多,卡车一年跑不到15万公里是不赚钱的大部分要跑超过20万公里,而私家车一年只能跑两三万公里,网约车一年也就十几万公里而且卡车有4万多个零部件,拉50吨的货,在高速路上也能跑到120迈的速度,它配件损坏的频率比乘用车大的多。关键是卡车的维修地点半径非常大,它拉着货,今天在成都,明天可能就到上海,后天可能就到乌鲁木齐了,卡车停一天,相关费用是非常高的,售后服务代价是很大的,这就需要快速服务到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服务比质量更重要。基于此我们对卡车售后服务的要求,在全国原则上要保证两个小时之内到达,能够快速解决客户的问题,对乘用车我们要求要在一个小时之内到达,因为它的行驶半径小得多。
    我们内部关于产品质量管理有一项规定,卡车售后故障率超过1%的配件必须报给我,上会研究,但是对于乘用车配件售后故障率上报的条件必须限定在0.1%,因为卡车出的问题小毛病要比乘用车多得多。通过对卡车行业的市场调研,卡车1%的配件故障率已经非常低了,已经是行业一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了,所以乘用车我们更有信心排在行业前列。
    写在最后
    从摩托车到重卡,再到新能源乘用车,大运新能源稳扎稳打,步步为赢,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了对抗风险与挑战的十足底气,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大到强的突破。从远勤山先生、王震先生的群访中我们看到了大运新能源强劲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进驻新能源赛道,还是后期的产品布局、服务体系的完善,大运新能源都有着清晰的“目标感”。相信在雄厚品牌力以及卓越产品力的加持下,大运新能源定会持续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当下存量竞争的汽车时代中,中国车企早已两极分化:一部分头部车企已然走向更高的巅峰,而另一部分尾部车企,则被时代洪流,滚入未知的方向中。在这样的时代中,如果依然选择入局汽车行业,需要的不仅是勇气与胆量,更是信心与远望。
    与上海车展一样,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大运新能源携旗下悦虎、远志M1两款产品如约登场。这也被外界认为是大运,这个深耕摩托车领域的企业,再一次坚定地走在了汽车这条路上。
    那么关于现在,大运新能源的发展路径是怎样的?关于未来,大运新能源又有着怎样的打算?成都车展期间,媒体采访了大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远勤山先生、产品研发总监王震先生,也听到了这个新晋汽车品牌的信心、胆量与勇气。
    在此次车展上,大运新能源携小型SUV悦虎和MPV远志M1亮相。外界对这两款车也非常好奇,对于大运新能源来说,这两款车的定位与意义是什么?
    对于这一点,远勤山表示: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后,最初研发生产了悦虎和远志M1两款中低价位车型,主要是先“练练手”
    他说:“我们用这两款车型探路,去熟悉和了解新能源市场,通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获得消费者认可,在消费者心中留下大运新能源重工品质的品牌印象,从而为今后研发生产其他更高端的车型奠定市场基础。这个过程可能会很辛苦,就像我们家里养小孩一样,一开始不赚钱,如果小孩多,还花销大经济负担重,但是如果没有孩子就没有未来,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相信只要产品好,市场接受的程度就会越来越高。我们做这两款车以后,市场反响非常好,尤其是远志M1,驾乘体验比我以前开的几百万的车都要舒适,这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的信心和斗志,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今后更加高端的车型研究工作#
    当然,比起这两款车,更让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大运新能源会选择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此时入局汽车市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考量呢 ?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远勤山笑了笑说:“说到竞争激烈,其实摩托车竞争更加激烈。国内摩托车企业原来有五六百家,现在只剩下十几家,而且赚钱的可能不到十家,关键是再也没有一家企业新入局,这才叫竞争激烈。”
    他回答得举重若轻,那种淡然的表情,有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自信。
    在他眼中,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有许多新进入者,就证明激烈程度还不够,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他说: 为什么我们要从摩托车向汽车转型?摩托车在20年前是个奢侈品,但是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汽车出行需求的逐步加大,摩托车在国内市场逐步萎缩,现在国内主要以大排量高端“玩家”为主,市场主要以出口为主。这个时候我们不可能因为国内摩托车市场缩小,大运跟着一起缩小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向汽车转型。
    显然,对于当下的汽车市场,远勤山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 其实不管是从哪个行业进入汽车行业,都需要具备综合实力。什么是综合实力?第一要有技术人才的积累,第二要有资金的基础,第三要有精准的市场判断。这三项缺一项很难干,缺两项就干不成,缺三项就是盲目浪费钱。
    那么,大运新能源坚定转向汽车领域的核心是什么呢 ?
    远勤山说 :“首先,我们有几十年的基础底蕴。我们做摩托、做卡车,在技术、人才、管理方面积累的基础,和做新能源汽车的原理基本都是一样的。其次,在摩托车、房地产、卡车等产业获得的利润,为我们进军新能源汽车积累了很好的资金基础。最后,我们销售汽车有几十年时间,制造汽车又有二十年,可以说对整个汽车的市场非常了解,这就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当然,有产品就意味着要有服务作为依托。消费者也非常在意在买车之后,大运新能源的服务有着怎样的布局。
    远勤山说:“能把乘用车服务做得好的,不一定能把卡车服务做得好,但是能把卡车服务做得好的,一定能把乘用车服务做好。为什么?因为卡车的售后服务难度比乘用车大得多,卡车一年跑不到15万公里是不赚钱的大部分要跑超过20万公里,而私家车一年只能跑两三万公里,网约车一年也就十几万公里。”说完之后,远勤山还讲了一些大运新能源非常细节的服务政策。
    “我们内部关于产品质量管理有一项规定,卡车售后故障率超过1%的配件必须报给我,上会研究,但是对于乘用车配件售后故障率上报的条件必须限定在0.1%,因为卡车出的问题小毛病要比乘用车多得多。通过对卡车行业的市场调研,卡车1%的配件故障率已经非常低了,已经是行业一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了,所以乘用车我们更有信心排在行业前列。”
    结语:言语中,远勤山坦率又自信,仿佛对于大运新能源的未来,已经了然于胸。这背后,其实是大运新能源非常清晰的方向感。以产品投石问路,以服务与用户拉近距离,以日渐丰富的产品矩阵,持续品牌向上。无论是哪个角度上说,大运新能源都未来可期。

    目前,汽车行业正在加速洗牌。一方面,受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汽车行业正在面临诸多挑战,车企之间的竞争逐渐从产品竞争、技术竞争扩展到供应链、产能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另一方面,以新能源与智能化为驱动的产业变革为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蓝海。在汽车产业创新变革的时代大背景下,广大车企迎来了向上突破的好时机。大运集团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持续创新发展,逐步实现了从摩托到重卡、再到进军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产业转型升级。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伴随大数据、AI等各种创新技术的应用,汽车行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广大车企带来了很多机遇,但随着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及Z世代消费理念的持续升级,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面对风云变幻的汽车市场,传统车企如何能够突出重围,与时代接轨?作为一家以摩托车起家的企业品牌,大运集团已经扎根机械制造行业3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老品牌。30多年,行业不断变化,消费需求也日益多元化,老品牌如何玩出新花样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产品附加值,一直是大运集团深入思考的发展主题。对此,大运集团不断寻找突破点,在产品生产制造、研发实力提升、品牌营销等多方面狠下功夫,最终实现换道超车。
    为了打造优质产品,大运新能源不断升级生产体系。目前,大运新能源已经建成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四大工艺生产线,公司打造的“5G+智慧工厂”为新能源汽车生产服务,该工广以信息化建设为主导,包含ERP系统、智能生产管控系统、车间物联网系统、工艺物流仿真、数字孪生系统、信息基础设施等六大部分。
    健全和完善技术研发体系是大运新能源坚持努力的方向。当下,大运新能源拥有一支顶尖技术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研发,大运新能源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热管理系统、整车集成、计算机仿真分析、轻量化设计、整车测试标定、零部件验证等多项自主核心技术扎实的技术功底,为大运新能源制造符合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的车型提供有力支撑。
    大运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后,一方面是敢于把握时机,凭借敏锐的市场目光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品牌扎根汽车行业多年的造车经验。基于此,大运新能源致力于从燃油车时代“追赶者”向智能电动时代“换道超车”,成为行业引领者。未来,大运新能源将继续聚焦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提升品牌实力,加强研发投入力度,更好地为汽车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赋能!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