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车企“淘汰赛”进入倒计时阶段,这些边缘合资品牌存亡堪忧?

    车壹条头像车壹条头像
    车壹条2024-01-23

    ‍‍

    回首2023,中国品牌乘用车以“电动化”为武器发起强势反击,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喜的是自主品牌,那么愁的自然是合资品牌。乘联会数据显示,从去年5月份开始,自主品牌所占市场份额就已经反超合资品牌,且这样的情况在下半年还在不断加剧,网络上更有不乏这样的声音:什么时代了,谁还买合资车?


    合资车还值不值得买,当下断言尚为时过早,但可以可肯定的是,合资品牌产品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抢手,且一场针对合资品牌的“淘汰赛”已经打响。


    这不禁让壹哥发问:对于已经开启2024年而言,这场“淘汰赛”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就算主流合资品牌尚能依靠绵密的产品矩阵暂且顶住压力,但那些边缘合资品牌呢,它们会被绞杀到退出中国市场吗?如果不会,它们有何大招能助其在新的一年里避免淘汰出局?

    北现补齐短板


    尽管北京现代在去年全年取得了2.8%的同比增长,是为数不多取得正增长的合资车企,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并不意味着北京现代表现不俗,甚至只能体现出此前表现更差,毕竟全年25.7万辆的成绩仅为其巅峰期的1/4。北京现代要想在中国市场不被淘汰,还得加把劲。

    当然,北京现代已经开始行动了,且在壹哥看来,今年很有可能是真正属于北京现代的转折之年、起势之年。在伊兰特、途胜、全新ix35稳住大盘的前提下,北京现代将在今年针对竞争力不足的产品进行一次大换血。


    据悉,今年北京现代将带来全新索纳塔、全新胜达,前者强化年轻、运动标签,后者以“方盒子”形象登场,就国内车市主力而言,两车均能投其所好,或成北京现代新的销量增长点。另外,北京现代在2026年之前将开发6款电动车,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首批车型或于年内登场。

    随着中高端产品的焕新入局,电动化产品的登场,加之本就表现尚可的紧凑级产品矩阵,北京现代将进一步补齐短板,大有希望在“年轻旗舰之年”实现稳步增长。

    起亚枪口向外


    2023年,悦达起亚累计销售新车16.6万辆,同比增长31.3%,情况和北京现代类似,虽然增幅值得肯定,但总量仍较此前存在巨大差距。不过在壹哥看来,2024年的悦达起亚同样有很多可能。

    和北京现代不同的是,悦达起亚在今年没有太多重磅产品的推出,且鉴于此前的EV5没能打开局面,壹哥预测年内推出的EV9大概率也很难有所突破,可以说,在国内市场,悦达起亚的机会远不如北京现代。


    不过,国内表现前景堪忧和合资车企前景堪忧是一码事吗?起码对于悦达起亚而言不能划等号。东边不亮西边亮,悦达起亚的发力重心是海外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在2023全年16.6万辆的成绩中,其中有8.6万辆由海外市场贡献,尽管起亚不止一次高喊“在中国,为中国”,但不得不承认,依托中国本土人力优势以及盐城港优质地利条件,悦达起亚已经转型为一家以海外出口为主要任务的起亚全球制造基地。可以这样认为,只要起亚愿意强化“中国造,销全球”,悦达起亚的上升空间就不可估量。

    神龙轻装简行


    2023年的神龙汽车可谓是举步维艰,一众“改头换面”的燃油车矩阵都未能扭转颓势,而曾经的“黑马”凡尔赛C5 X更成了昙花一现,最终全年销量跌破10万辆,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神龙汽车再不大刀阔斧的改革,那么它的结局终将和广汽三菱、广汽菲克一样。

    不过,神龙汽车也没有坐以待毙,从双品牌联合运营,到变卖资产回笼资金,再到融入东风新能源板块,神龙汽车已经开始自救。


    毫无疑问,当前的中国市场,“电动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深谙这一形势的神龙汽车此前已经表态,从2024年开始将不再投放全新燃油车,接下来将借助中方股东优势,全力深耕电动车,
    在壹哥看来,神龙汽车虽然采取了一波“反向操作”,但前景远比曾坚守的“海外导入”更靠谱。

    另外,神龙汽车未来也将强化海外出口,在燃油车领域,东风技术不及Stellantis,但在电动车领域,坐拥增程、插混、纯电、氢能等多项技术路线的东风显然更有优势,假以时日,神龙电动车甚至不无在成为Stellantis全球电动化版图的重要支撑。

    长马深耕中国


    在诸多外资品牌中,论谁最执拗,毫无疑问是马自达,小排量涡轮时代,它在钻研自然吸气发动机,电动车时代,它仍在燃油车领域原地踏步,也正是因为这份执拗,让马自达在华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成了“你买我推荐,真买我不买”的典型。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长安马自达累计销售新车仅为8万辆出头,“两马合一马”却最终落得个“一马不如一马”。


    2024年,长安马自达终于幡然醒悟了。


    今年,马自达将强化本土战略,一方面,其已将位于广岛的中国事业部搬到上海,一方面,马自达还将通过强化与本土优质资源的合作,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实现跃迁。


    就产品而言,虽然目前长安马自达仍未透露在今年的具体产品规划,但据长安马自达高层此前在广州车展期间透露的信息,接下来马自达也将在华开启新能源转型,将重心转至纯电、混动产品,并在今年推出两款新能源车。

    重心转移之后,在用户心中可能长安马自达会变得不那么纯粹,但可以肯定的是,会有更多用户重新将目光重新投向长安马自达。

    写在最后


    2024年,边缘合资品牌会被自主品牌绞杀到丢盔弃甲、惨淡收场吗?


    壹哥认为不会,起码短期内不会,当前的中国车市虽然充满挑战,但同样也充满机遇,敢于顺势而变就有活下去,甚至做大做强的可能,而当前来看,这几家边缘合资品牌谁都没有坐以待毙。


    其实该走的都已经走了,留下的既然选择没走,就说明它们有没走的理由:它们对在华未来仍有信心,且已经找到了自救、向上的方案。

    .万次阅读
    56评论
    11赞同
    收藏
    分享
    56评论
    1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