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汽车外行又来指导内行了?

    管老师C头像管老师C头像
    管老师C2024-01-11

    造车,是百年经验与技术的积累,但中国并不缺乏外行指导内行的案例。大约10年前,互联网公司扎堆造车,出现第一波“造车新势力”,他们当时的目的是颠覆传统汽车。

    近期,医学界人士又现身汽车活动,难道外行又来指导内行了?

    参会

    2024年1月4日晚,来自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三位医学专家——运动医学科主任侯辉歌、神经内科主任毕伟和骨科主任医师王华军,落地南洋国际机场,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位于江苏盐城市大丰港经济区,是中汽研汽车试验场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财经活动部副主任、《中国汽车风云盛典》制片人 齐曦

    翌日,“第四届《中国汽车风云盛典》——中国汽车产业品牌与传播峰会”(下称“峰会”)在此召开。

    医学专家为何参加汽车圈的会议?原因是本届《中国汽车风云盛典》首次提出了年度主题:健康。

    2023年,汽车行业既“难”又“卷”——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多数企业增收不增利;新能源车销量高速增长,但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因此,2024年“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成为汽车界共同的呼声。

    “良好的舆论环境、健康的产业环境,是中国汽车市场能够行稳致远的土壤,而这片沃土,也需要更多新鲜力量的加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财经活动部副主任、《中国汽车风云盛典》制片人齐曦如是说。

    “谈到汽车与健康,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安全。”选车网高级副总裁、《中国汽车风云盛典》评审蓝河分析说,“汽车安全分为主动与被动安全,健康同样分为主动与被动健康。被动健康,是指人们生病后去就医;现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愈发关注主动健康,我们汽车工业发展也必须要跟上。”

    选车网高级副总裁、《中国汽车风云盛典》评审 蓝河

    此次医学专家参加汽车活动,是2024年首次,但并非汽车行业首次。

    跨界

    时间最近、也是邀请规格最高的一次,是2023年11月28日,“后疫情时代——人居环境与健康汽车高质量发展”论坛(下称“论坛”)。据报道,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品牌建设室内空气净化品牌集群主席钟南山受邀并讲话。

    钟南山是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他在论坛上表示:“经历三年疫情的严峻考验,人们的健康意识在逐渐提升,对室内环境和车内环境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高,进一步认识到人居环境和空气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汽车环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简言之,三年疫情让各界对汽车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了一个档次。2023年,有专业测评机构更新了汽车健康评价规程,既包含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汽车内饰材料健康、电磁健康等方面,也包含了低碳领域、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新能源汽车大背景下的能效和能耗等问题。

    上述健康评价规程似乎已经非常完善了,此次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三位专家又会介绍哪些新内容?

    现场

    在峰会的《汽车与健康》主题演讲环节,侯辉歌展示了安全带造成颈椎损伤,驾驶汽车5小时出现血栓,长期开车引发性功能障碍、肾结石,汽车与阿尔茨海默症等多个真实的医学案例,让在场的听众深入了解到养成健康驾驶习惯的重要性。

    圆桌讨论环节,医学专家首先从外科、内科不同角度介绍了疲劳驾驶容易引发的相关疾病。

    侯辉歌介绍说:“我们在进行骨科运动医学研究中发现,长时间驾驶容易导致狭窄性的腱鞘炎和腱鞘囊肿,引发肘关节外侧的网球肘,和内侧的高尔夫球肘,甚至引发肩周肌肉劳损。同时,容易患上颈椎劳损,椎间盘出现神经根型腰椎病,导致头晕手脚发麻。”

    毕伟从神经内科的角度提出长时间驾车容易出现的疾病。他表示:“驾驶过程不要听太过于刺激的声音,不但会影响听力,而且影响情绪。同时长时间疲劳驾驶,容易导致缺氧头晕、血压血糖升高,出现心脑血管和消化系统的相关疾病。”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 侯辉歌

    长时间驾驶固然会引发健康问题,但车厢设计不科学同样也会对驾乘人员健康造成多方面影响。

    侯辉歌介绍说:“我们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很多患者明确表示自己只是偶尔开车,且开车时间不长,但每次开车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其实,车厢健康会影响用户包括毛发、情绪、心理以及人体所有系统。”

    据了解,为了深入研究汽车与健康的关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把车厢健康作为一个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并组成各方专家结合的课题组。

    王华军表示:“我们通过量表调查法,对经常驾驶汽车的人群和没有驾驶汽车的人群,从性别、年龄、种族、身体状况、常见疾病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收集。目前正在探索建立大数据库和数据模型,未来通过数据模型分析,一方面可以判断哪些疾病与驾驶汽车是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大数据模型可以对汽车的设计提供参考,帮助车企研发和技术改进,让医学为汽车健康真正赋能。”

    显然,汽车健康并不局限于车内空气质量,车外的尾气排放,无论从驾驶者身体健康的角度,还是从主机厂研发设计角度,我国对于汽车健康的医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医学工作者参与进来,为中国领先世界的智能汽车增加健康的新元素。

    以此看,中国汽车的确需要“外行指导内行”,但为何提起上述观点多数人都会反感?原因是10年前“造车新势力”杀入汽车圈,在给汽车行业带来互联网用户思维的同时,资本裹挟下的短视,不尊重汽车发展规律等等,也成为产业发展的不健康因素。

    相反,未来通过医学临床大数据赋能,参与到汽车设计、研发过程中来,助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是非常欢迎的。

    次阅读
    22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22评论
    9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